长宁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拥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国际级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上海市第一个国际社区——古北新区。经过30余年的建设,区域内积聚了一大批国际直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企业,仅在虹桥境外人员占实有人口比就达到约25%。在加快构建覆盖涉外居民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大格局中,长宁区立足虹桥,聚焦涉外群体法治需求,以精心精准精品精细为着力点,持续推动涉外法治宣传,逐步形成了具有长宁特色的涉外普法工作运作模式。
精心打造队伍,健全专业化涉外普法机制
长宁在涉外人士集聚区域,注重从语言文化水平、法律服务经验等方面,精心挑选精通外语的律师担任涉外居民区的法律顾问,通过为境外人员调解矛盾纠纷、进行法律咨询等形式,使其不出社区即可享受到免费的专业法律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日常涉外法律服务培训机制,通过学习各国法律体系、法律习惯、纠纷解决机制及调解工作现状,带动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向涉外化、专业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精准定位需求,编发涉外法治宣传手册
通过前期细致调研,长宁精准定位涉外居民最迫切需要的入境住宿登记、就业、就学及税收缴纳等法治需求,依托政府购买服务,联合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共同开发了外籍居民常见法律问题读本。针对辖区外籍居民来源特点,手册采用中、英、日、韩四国文字,有重点地提示外籍居民遵守我国的法律法规,并指引其办理各类事宜的便捷服务渠道,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作用。该手册以古北新区32个涉外居民区作为分发区域,仅仅两周便已取阅一空,取得了不俗的反响。
精品项目运作,打造特色法治沙龙
对标一流标准,立足法治化城区环境建设,长宁始终着力打造涉外法治沙龙品牌,力求不断提高境外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思维。针对境外企业,主办《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解读等专题法治沙龙,吸引境外人员进行深度互动交流。针对涉外社区,以律师与物业公司、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对话的形式开展法治沙龙专题活动,充分覆盖房屋租赁、楼层漏水、停车管理等涉外社区常见纠纷,为涉外社区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并提供专业化支撑。针对基层居委涉外治理,通过法治沙龙加强对涉外法律问题的沟通、商讨力度,将先进依法治理经验从涉外居委会辐射到传统居民区,形成互相反哺、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涉外法治工作新氛围。
精细运行过程,完善多元参与机制
长宁以虹桥为试点,推动法律顾问与出入境、市场管理所、公安、民政等部门建立联动服务机制,将古北市民中心设立的境外人员法律服务站作为核心阵地,为境外人员提供便捷化、专业化的法律服务。同时,积极推动司法所作为协调保障者,外国籍友人作为志愿者,有外语能力的社区民警作为联动处置者的“三者”运行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涉外法律服务的成功率和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