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市民族宗教委赴长宁调研,实地走访宗教场所,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族宗教委党组书记房剑森参加调研。
调研组来到福缘禅寺,在详细了解福缘禅寺新址情况之后指出,福缘禅寺的易地重建是宗教场所合理布局的需要。新址占地面积增加的同时,寺院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也更重了。因此要提高站位,放宽视野,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寺内教职人员的宗教造诣和寺院管理水平,更好地团结、引领信众积极参与到长宁的经济社会建设中来。
随后,调研组来到新泾堂,就“长宁区涉外宗教工作经验”召开座谈会。长宁区基督教两会主任、虹桥基督教英语专场礼拜召集人、新泾堂(国际)粤语专场礼拜召集人、曹家渡堂法语专场弥撒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
调研组对长宁区涉外宗教事务管理工作提出要求:始终坚持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是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出发点,国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保护正常宗教活动,我们也依法保护外籍信教人士在中国境内合法的宗教活动;始终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和法治化道路,要培养信众的公民意识、爱国爱教意识和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代表人士要积极引导信教群众走向正路,各宗教间要增强交流互动,营造出一个各教相生、相持、相互合作的生动局面;要注重和加强宗教界人士的培养,努力培养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宗教人士。
房剑森对长宁区民族宗教工作表示肯定。他说,长宁区经济社会发展快,经济基础好,开放程度高,文化和整体水平都比较高。长宁区在涉外宗教、权益维护等方面工作成效突出,这与区统战、民宗干部,宗教团体和信众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有很多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在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如何满足信教群众,包括在沪外籍信教群众合理、合法的宗教诉求?如何通过民族宗教工作的开展,为建设“全球卓越城市”作出贡献?上海市常住外籍人口30%在长宁,占全区常住总人口的10%左右。房剑森认为,对全国而言,依法管理涉外宗教事务,上海要先试先行;对上海而言,长宁要先试先行。
他希望宗教团体、宗教领袖、广大信教群众和政府相关部门能够形成合力,更充分地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在积极探索适应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特点的涉外宗教事务管理模式方面,贡献更多可复制、能推广的做法与经验,为上海加快形成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宗教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