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熊芳雨7月11日报道:漫步在上海武康路,满目花园洋房与梧桐疏影。这条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马路,不长不短、弯曲延伸,早已成为上海人气最高的马路之一。如今,武康路悄悄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武康路
在历史建筑前,掏出手机扫描铭牌上的二维码,就能跳转出这幢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有中英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呈现方式,让建筑“可看、可听、可读”;武康路老房子艺术中心,是徐汇区首批设立的阅读点之一,这里可获取导览纸质资料,扫码便可根据规划好的特色线路电子地图寻访武康大楼、黑石公寓、徐家汇天主堂等建筑。目前,徐汇区正在积极推进阅读点建设,邀请专家、社区原住民、游客共同丰富阅读内容,完善阅读环境,已经形成多达十一种阅读方式。
武康路老房子艺术中心的智能导览系统
“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始终有温度”,是上海近几年流行的温情话语。上海今年开始部署“建筑可阅读”工程,目前黄浦区、徐汇区等391处优秀历史建筑,31处文保单位中涉及名人建筑,12处历史文化风貌区已相继设置二维码,供市民游客“深度阅读”。
今天上午,在市旅游局举行的“建筑可阅读”现场推进会上,《上海市标志性建筑智慧导览服务质量要求》正式发布,明确了标志性建筑智慧导览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的基本要求,如智慧导览服务标志应该醒目、易扫读,不得触发下载与导览服务无关的信息,按“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由服务主体负责管理和维护等等要求。
推进会现场
据了解,上海将进一步丰富建筑阅读内容,打造智慧导览,综合运用音频、视频、ar产品等形式,通过“乐游上海”、“上海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平台专用通道、实现建筑的“能读”、“能听”、“能看”。
此外,市旅游局还将举办“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旅游推介会,加强红色旅游与建筑阅读的深度融合,让红色历史建筑,成为人们走近历史、缅怀先辈的圣地。同时,黄浦江沿岸建筑资源也将进一步挖掘,进一步推进浦江游览与岸线旅游资源的联动发展。
市旅游局局长徐未晚表示,市旅游局下阶段将规划开发展示上海居住文化和民居建筑的社区体验旅游区、展示上海公共活动和公共建筑的公共景观旅游区、展示特殊历史遗迹的特色景观旅游区,继续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提升历史文化风貌区旅游体验。
除了徐汇区积极推进阅读点建设。黄浦区、静安区、长宁区等也在历史建筑开放、vr全景旅游地图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果。黄浦区策划了“走进外滩建筑”项目,开放了外滩源1号、和平饭店等7座外滩优秀历史建筑;静安区在做好“乐游静安”vr全景旅游地图的基础上,积极策划相关旅游纪念品,设计不同点位纪念卡片,供市民游客收藏;长宁区积极开展”“邬达克老建筑之旅”等微旅行活动,并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策划历史建筑线上导览系统;虹口区通过二维码形式,将120处历史建筑和名人故居串联构成现实与数字相融合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杨浦区结合黄浦江沿岸旅游导览工作,通过vr全景地图,以听语音、看影像、读文字的形式,让游客全方位阅读了解滨江历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