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涉外企业落户黄浦,随着外商投资项目的日渐增多,这些涉外企业的外籍员工在沪工作和生活状况也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为了助力涉外企业发展,黄浦公安出入境办深入黄浦区涉外企业较为集中的新天地商圈160多家企业开展大调研。
在走访过程中,一家大型外资企业高管保罗(化名)向民警郁少华反映,由于他所属的企业在中国设立了跨国区域性总部,为了节省频繁更换人员带来的运营成本,公司希望他能长期在中国工作,保罗因此迫切需要获得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
不过民警郁少华发现,保罗对我国刚出台的出入境新政不甚了解,在新政的理解和实施上存在偏差。
例如:作为一名公司高管,商务出差在所难免,不过对于新政中要求的在华每年累计停留六个月的要求,保罗似乎很难满足这个标准。而这一要求却是申请永久居留许可的必要条件。因保罗一年出差的次数比较多,民警郁少华就建议保罗协调安排好自己的出差行程,留出足够时间待在中国,只要累计满6个月就可以申请永居证了,最终打消了保罗心中的疑虑,今年5月,保罗顺利拿到了在华永久居留证。
大调研,大走访
经过一段时间以来的“大调研、大走访”工作,以郁少华为代表的黄浦公安出入境办民警,通过梳理分析,发现在黄浦区有不少像保罗那样的外籍人士对出入境新政不甚了解,希望得到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与此同时,这些外籍人员在语言、就业、消费习惯上有着明显差异,也需要有关方面在公共政策、社会福利上做好服务解释。
针对问题,采取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黄浦公安出入境办积极与涉外企业人事主管沟通,加强警企联动,采取了“延伸服务、送教上门,构建网络、服务共享”的举措。
就业地服务方面
黄浦公安出入境办专门召开了新天地商区160家涉外企业出入境政策宣讲会。重点将外籍就业人员申请永久居留证、五年期居留证件清单中各个条件逐一解读,并制作了多款应用化场景让企业按图索骥,使其更具实践意义。
还特地邀请了税务局的业务专家为企业解读了外籍员工发票抵扣起征税额和实际缴纳个人所得税之间的关系。通过和税务部门的联合宣讲,减少了涉外企业受训的时间成本。
居住地服务方面
在居住地服务上,根据黄浦区外籍企业人员入住比例较高的特点,加大对新天地和延中境外人员服务站的建设力度,通过政府间跨部门合作有效前移公安工作窗口,将公安机关境外人员登记工作延伸到社区,提高黄浦区居住外籍员工申报登记便利性和及时性,解决了他们因迟报临时住宿登记造成违反条例,继而影响申办长期工作居留许可的问题。
黄浦公安出入境办试点在两个服务站内牵头业委会、物业公司、房管办,通过建立针对每位外籍员工的个性化社区服务档案,受理外籍员工生活上的各类诉求,提供生活咨询、子女入学咨询等各项服务,促进了就业外国人的社会融入,实现了让外籍员工安居黄浦,更好地支持上海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