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改革开放再出发之年。上海如何面向未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什么是上海的核心竞争力?“四大品牌”建设如何落地为行动方案和具体实践?
上海的心脏、窗口、名片面向2035,能否有新的城市经典标识?外滩第二立面风貌再现,功能重塑?南京东路更多表演、活动,做新新人类舞台?豫园,携手老字号,打造上海特色街区?滨江,能否成为“夜上海”新地标?到黄浦,买“解决方案”?
“2018区委书记系列访谈”对话黄浦区委书记杲云。
对话场地·外滩·中央
曾经的城市记忆,如今的“商旅文生活秀”体验综合体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在上海心脏,感受城市脉动。
本节目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上海发布、青春上海、新浪上海共同制作。
1上海购物——国际消费城市示范区
掌握新趋势,打造世界级商圈
杲云:这两年黄浦在加大商业转型升级,方向是什么?我们提出:新消费趋势是什么?消费者需求是什么?把握住这些,然后鼓励商家往这个方向去做。
新的消费趋势之一是,注重“艺术享受+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把购物放到后面,把身临其境的享受放在前面。
之二是90后、0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喜欢自拍、喜欢秀,个性张扬,表现欲特别强。要完全颠覆原来的商业模式,把我们的商业场景按照他们的需要打造出来,变成他们所需要的各种场景,在这个舞台上他们就是主角。
外滩第二立面——我们将外滩定位成上海高端服务业集聚区,现在我们看到的最经典、最有上海标识度的老建筑,实际上就是临近黄浦江第一排建筑,即第一立面。但它后面的第二立面、第三立面的房子还没有很好地恢复出来。我们希望通过外滩·中央商场的恢复,带动第二、第三立面更多老建筑的恢复更新。今后,我们将在这里引入更多高端服务业,把整个老外滩地区的历史文化更好地挖掘出来,再与高端服务业有机地融合,成为上海到2035年一个新标志区。
南京路——进一步扩大范围,提升环境,呈现更多表演、艺术,使南京路活动内容更加丰富,消费者和游客有更多享受。
(此前刷屏的南京路倒影照)
豫园——接下来将重点改造。吸引全球游客,聚集本土商品,让市民寻找“最上海”记忆,让游客感受“老上海”味道。未来要进一步扩大豫园的空间,更好地保护、保留老城厢的历史、文化、建筑,充分地体现上海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黄浦滨江——夜上海将成为上海未来的品牌、标志。应该说,黄浦的夜上海最能够代表上海,比如外滩灯光秀、南京东路灯光带、新天地、延中绿地大同坊…这些都能够体现夜上海的味道。我们正在考虑能够打造更多的夜上海新空间。比如滨江黄浦段,贯通后将结合滨江的提升计划,打造成夜上海的新空间、新地标。
“畅”行黄浦——k11购物艺术中心
作为首个把艺术人文自然三大核心元素融合的全球性原创品牌,k11将商场b3层打造成美术馆,将3层打造成近300平方米的都市农庄。艺术欣赏、人文体验、自然绿化及购物消费相互融合,吸引众多国际大牌开设旗舰店、概念店、中国首店。
地点:b1层观景平台+b2层机器人咖啡店
点评:你在这里逛逛,就一定想买买!
2上海文化——国际文化大都市引领区
城市之根,活化演绎
杲云:红色文化——黄浦区是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是黄浦最亮丽的名片,要重点打造。黄浦周围红色遗址遗迹约有12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30处。建党一百年即将临近,要恢复遗址遗迹,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演艺文化——建设环人民广场演艺活力区,通过恢复老剧院、建造新剧院,人民广场中心将建起近20座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演艺场所。继续发挥“上海大舞台”的功能,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吸引世界上最好的艺术,培育新剧目、新节目,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历史文化——黄浦作为上海城市之根、开埠之根,应充分挖掘老历史文化、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等老建筑,让市民游客能够走进去“阅读”,感受建筑的真正魅力和内涵。
“畅”行黄浦——中国大戏院
始建于1930年,被誉为“上海四大京剧舞台”。历经六年修复,恢复原貌。特聘著名导演田沁鑫作为艺术总监,未来将着力成为名团名剧的中国首演地、网罗新人新作的基地、创新戏曲的孵化地。
地点:剧场内
点评:“中国大戏院,世界大舞台”,好大的口气,好足的底气!
3上海服务——高品质综合服务核心功能区
到黄浦买解决方案
杲云:黄浦要打造上海服务引领示范区。应该说,黄浦服务业本身基础就非常好,但关键是,如何把这些服务资源更好地跟城市发展融合起来,为打造上海核心竞争力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与普华永道探索了“公共服务+商业运作”新模式。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将整合其国际化资源及专业服务能力,打造创新行业国际化平台,在全球范围内遴选优质企业;解决中小创新企业在发展中所需的投融资、技术转化服务、财务咨询及人才培养等精准对接服务。
(普华永道创新平台)
黄浦的资源要围绕上海的发展集聚,尤其是服务于科创中心的建设。上海建设“科创中心”中存在的问题是成果如何变成商品,走向世界,这个环节更多地体现的是服务。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需要的专业服务不一样,所以我们要更好地集聚高端服务或者高价值的附加值服务,让企业来黄浦买解决方案。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会有风险,我们想酝酿科创风险保险,把风险化解,让科创加速,使大家更愿意做科技成果转化。科创成果转化成商品推向市场后,我们还会请专业机构为企业提供推广策划,这些都需要各种类型的专业服务,为城市发展和打造核心竞争力发挥更大作用。
要打造上海最优的综合营商环境。一是商事制度最便利,对接自贸试验区,抓紧复制推广经验;二是政务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全力打造一网通办;三是法治环境要透明,保护知识产权和商标版权,搭建平台协商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4上海制造——与服务购物文化深度融合
手工工艺,个性定制
杲云:黄浦有110多个老字号品牌,约占全市一半。以老凤祥为代表的老字号凝聚了工匠精神,质量控制做到最好,不断培育大师,又能根据消费者需要设计出符合个性需要、符合潮流、符合消费趋势的产品,这样老字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流传至今。
(老凤祥制作工艺)
老字号+文化+技术+新场景体验,就能充分体现经济价值、单位价值,是产业能级真正的提升。比如培罗蒙西服提出打造服装领域的4s店,制作工厂实际上是一个环境非常好的创意工作室,客户可以喝咖啡喝茶会友,不经意间,它的高速自动化生产线就将衣服定制好了。
我们鼓励老字号创新商业模式,应用新的技术,采用新的营销方式,把老字号进一步激活,把市场进一步打开。我们也在改革老字号机制,让大师、让老手工艺人能够安下心来,充分体现他的价值。
书记说:
打响四大品牌,我们首先要考虑黄浦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一是区位优势,二是城市影响力,三是很多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都在黄浦。必须把这些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其次,黄浦一定要对标世界顶尖城市的标准、水平来做。这样才能诞生更多标志性的项目、能级更高的产业或服务业,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
打响四大品牌还应和民生问题紧紧结合。黄浦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旧改。黄浦任何一块地块上面都有保护建筑,要处理好风貌保护和居民居住环境改善的关系。我们内部自我加压,要快,要换位思考,要感受到群众的不方便,很多群众连最基本的厨卫设施可能都没有。我们通过对一些老旧里弄住房成套化改造,既把上海的历史风貌保留下来,历史的文脉传承下去,同时又让老百姓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希望黄浦的老百姓将来能够享受真正的高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