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杨浦租赁住房工作目标为新增15000套房源,2017-2018年新增7500套房源。从区房管局获悉,截至今年6月,全区累计新增租赁房源7837套,完成全年计划的104.5%,远远超出市推进办提出的各区六月底完成全年任务40%的要求,提前半年完成工作任务。
租赁房源从何而来?
房源是推进租赁住房工作的首要条件,区委、区政府一开始便提出“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的工作要求,多策并举筹集房源。记者从区房管局了解到,新增的7837套租赁房源来源分为以下四大类:
新建租赁住房。由区政府拿出收储的土地用于租赁房建设,目前有两块土地已经完成摘牌(即完成“招拍挂”程序),确定由卫百辛(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城投公司负责项目开发建设,将建设租赁房屋2037套。
配建租赁住房。指在住宅开发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租赁住房。在上海恺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住宅项目中,将配建租赁房屋184套。
存量建设用地转型建设租赁住房。在区政府牵头下,将原属上海新江湾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建工集团的两块土地,变成租赁住宅建设用地,建设租赁房屋共计4750套。
非居存量建筑改建(非改居)租赁住房。将符合相关规定的商业、办公、地下空间等非居住类建筑,通过认定,改为居住类建筑,作为租赁住房,目前认定租赁房屋866套。
“外区的租赁房源来源以非居存量建筑改建(非改居)为主,而杨浦区是以新建租赁住房为主,其他措施为辅,共拿出了7块政府收储的土地作为租赁房新建土地,其中有两块地已经摘牌,在7、8月份还将有四块地摘牌。作为中心城区,杨浦的可利用土地不多,能有这样的决心实属不易。在多渠道筹措房源的情况下,杨浦租赁房源项目储蓄还是很充足的。”区房管局市场和权籍管理科负责人说。
租赁房也必须高大上
杨浦拿出的土地不仅数量多,质量也非常高。据了解,在选择地块时,区委、区政府就明确指出租赁住房工作要和杨浦“三区一基地”建设相结合,在地理位置上,要紧靠创业园区、校区集聚区域,向双创、高校人才倾斜。如大学校区集中的新江湾城区域,区政府就拿出了大量土地用于租赁住房建设;靠近长阳创谷的44街坊则位于杨浦滨江“黄金地段”。此外,选择地块时还要考虑交通便利性,是否紧靠地铁。
此外,区委、区政府对每个租赁住房项目方案都十分关注,反复进行深化研究,要求建筑外观有特色、有地标性,令人印象深刻。功能布局上考虑到租客的需要,要配置好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同时向周边居民开放,与社区形成良性互动,集约利用资源。
卫百辛(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44街坊是最早摘牌的地块,该地块位于丹阳路靠近江浦路口,紧靠渔人码头、在建的轨交18号线丹阳路站,骑行十余分钟就可到达长阳创谷。
在区规土局建管科的指导下,44街坊建设方案经历了多次修改优化。据介绍,该租赁住房建筑在外观上将突破传统住宅样式,为“z字折线”型,建筑主色调为蓝色,远看整个建筑如同流动的水纹,更显新颖、灵动,同时还可与滨江“水元素”及周边地标性建筑群相契合。为满足年轻人生活需求,将建设餐厅、洗衣房、健身场所等配套设施。建筑底部还将留出一条中空的通道,以便实现与周边社区的互通。
对于租住时间,区房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为确保租客的稳定性,保护租客的合法权益,租赁房的租约时间将严格按照市里要求:不低于三年。
多方合力,按下新增房源“加速键”
为推动租赁住房工作顺利开展,本区对今年所有租赁住房建设项目建立“一项目一推进表”,结合《工作任务分解表》,将每个项目落实到部门、责任到人,倒排节点,及时跟踪项目进展。区房管局、区规土局每周都会召开一次租赁住房建设项目推进联席会议,沟通各项目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商讨解决方案,细化工作目标。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区房管局和区规土局也加快工作节奏,不断压缩项目的“水分”。反复研究各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先挑选可以实施的项目进行推进;同时,挤压审批时间的“水分”,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加强与市相关部门的对接,将审批时间压缩到极限。
据区规土局规划科介绍,调整土地规划性质,即把地块原来的商业、工业、教育科研等用地性质申请调整为租赁住宅用地,过程十分繁琐。规划科工作人员首先要对现场及其周边情况进行查勘,据此确定容积率、建设规模、高度等,形成规划方案。随后方案要通过区规划委员会审议,之后再进行为期30天的公示,最后提交市规土局审批。“为加快速度,我们同步进行了6块土地规划方案的制定,并一起上报市规土局。市规土局对杨浦租赁住房工作也十分支持,将6个规划方案‘打包’成1个项目进行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间。” 区规土局规划科负责人表示。
租赁住房工作也难免会遇到居民不理解的情况。上海市城投公司负责开发建设的位于新江湾社区的一处新建租赁住房,周边居民就因担心租赁房的建设会拉低社区档次,侵占社区资源,存在很强的抵触情绪。为此,区房管局、区规土局及新江湾城街道反复接待居民群访,做了大量解释、维稳工作。
结合“大调研”工作,区房管局除走访区规土局,明确时间节点,推进项目落地之外,还多次下基层,走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今年1月7日,44街坊完成摘牌的第二天,区房管局负责人就带队对该处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周边住宅小区情况,对其将来是否会受到施工影响进行分析研判。由于44街坊原为上海双灯照明电器有限公司,建设中还涉及到厂房拆除,区房管局还就施工安全问题与拆房单位进行多次沟通。
既定目标虽已完成,但新增租赁房源工作依然在路上。接下来,区房管局与区规土局等部门还将积极寻找合适的建设用地,多策并举,积极开展租赁住房的新建、认定及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