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是社会最基层的“细胞”,其文化活动的日趋红火,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活力。
让“城市细胞”活起来,嘉定的“一村一品”了解一下呗。
近年来,嘉定结合村居地域特点大力挖掘和传播群众文化,形成诸多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一村一品”基层文化在给辖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之余,也为其他地区推动开展村居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样本。
江桥镇绿一社区是个动迁小区,60岁以上老人占了4成,其中独居老人有近50位。虽然社区唱歌跳舞、书法绘画样样有但并没有什么特色,居委会举办的一些新颖活动也很难吸引这些老人参加。
老年人生活单调怎么破
2013年7月,绿一社区开辟了一间文化活动室成立了布艺社吸引了社区里众多退休阿姨妈妈参加,他们年龄小的50多岁年龄大的80多岁。
经过老师的教授,老人们的布艺日益精进,花卉、人物、动物、卡通等元素基本上都能驾驭
“老人做布艺的同时,还能相互交流。希望更多地方能深挖村居特色,给群众呈现更多接地气讨人喜欢的品牌文化。”社区工作人员苏丽慧说。
让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发挥更大效用,避免平台、文化阵地“空心化”已成为“一村一品”建设中正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升级改造后的嘉定新城(马陆镇)北管村农家书屋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以前书屋有不少藏书和报纸,但来看书报的老人相对较少。经过一番调研发现不少村民由于年纪大视力不好所以放弃阅读。如今,农家书屋配备了8台听书机,村民带上耳机就可以从300多个有声读物中选择自己喜欢听的故事。目前,书屋藏书近4000余册、报刊近10种。此外,书屋还实现了全区域无线网路覆盖,读者只要通过手机连接wifi就能登录“掌上图书馆”体验有声读物、时政新闻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嘉定市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生活在商业化的,空间中得到极大的满足但仔细推敲后发现此类场所年轻人居多,中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往往难以满足。
不过,菊园老茶坊却是个例外,菊园新区依托“茶文化”,以品茗听曲的形式开辟了“开心客堂”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吸引了不少青年人参与。“希望能有更多街镇、村居能借鉴‘老茶坊’的经验,结合区域特色将更多‘青春元素’融入社区公共文化场所。”区文广局工作人员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