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淮海中路街道探索城市基层党建新路径
2018-7-9 16:33:22发布96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上海兴业路76号——青砖嵌红砖的外墙,中共一大会址大门铜环熠熠生辉。与一大会址相隔不过1公里内,18栋年税收亿元楼静静耸立,如何让这些“税收高地”成为上海基层党建的新高地?淮海中路街道在楼宇党建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7月5日,街道党工委发布了“淮海中路街道推进新时代楼宇社区党建行动方案20条”。旨在构建楼宇社区党建工作体系,为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金韶靖表示,楼宇社区党建应注重党建融合共生,增强区域党建发展的活力,搭建长效化的平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在融合中共赢、在共赢中发展,引领社会创新治理。
构建楼宇社区党建新格局
楼宇社区党建行动方案20条从“创新党组织设置”“构筑楼宇社区多元治理结构”“打造立体党建服务阵地”“明确楼宇组织工作职责”“落实保障制度”“实施步骤”等方面,制定了详细工作举措。
淮海中路街道党建办主任李连涛告诉记者,通过推动党的组织设置创新,深化“支部建在楼上”,通过组织建在片区、建在楼宇,因地制宜扩大党组织覆盖、发挥党组织作用,推动“有形覆盖”变为“有效覆盖”。
比如,在商务楼宇层面推动成立“楼宇联合党委”或“楼宇党建促进会”;又如在党建片区层面成立“联合党委”。按照街道东、中、西三个党建片区,分别成立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联合党委,其中既有居民区党总支,也有商务楼宇党组织,通过创新组织设置方式,打破行政隶属壁垒,形成引领楼宇社区发展的领导核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祥勤表示,街道试点在标志性楼宇和片区层面分别成立联合党委,创新了党组织设置方式,联合党委吸纳楼宇物业、业主、重点企业以及居民区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委员,将楼宇建成“铁打的营盘”;同时在片区层面成立企业发展促进会,统筹片区和楼宇资源,发挥组织共建、资源共享、问题共商的整体效应,深化了商务楼宇等为代表的新兴领域党建与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有利于实现各方联动。
党建引领楼宇自治共治
自治共治是社区基层治理的基础,为充分发挥楼宇内企业和员工参与楼宇社区的建设,街道牵头搭建了多个协商平台。通过“淮海+伯乐汇”“企业家恳谈会”“楼宇业主物业联席会议”“楼宇平安促进会”“楼宇体育促进会”“淮海路经济发展促进会”等平台,促进政府与楼宇、企业之间,楼宇与楼宇之间,楼宇内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
街道此次发布“楼宇社区党建20条”的一大亮点,是在党建片区层面成立“企业发展促进会”。在片区联合党委牵头指导下,吸纳重点企业负责人代表以及多个协商平台代表,成立“企业发展促进会”,统筹片区楼宇自治共治建设,与片区联合党委合署办公。未来,促进会还将推动建立楼宇社区治理团队,推动楼宇文化体育建设,提升企业营商环境。
同时,将充分发挥党组织融合功能,在凝聚楼宇、企业和社区共联共建、互联互动基础上,搭建自治共治平台,发挥楼宇和企业等各方主体积极性和自身优势,通过党建联建、沟通交流、资源共享等形式,逐步实现楼宇与楼宇、企业与企业、楼宇与社区间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党建助推营商环境再优化
在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当下,优化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淮海中路街道各级党员干部坚持立足本职、主动跨前、加强协同,打好优化综合营商环境“组合拳”。
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企业,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是街道的工作常态。在近期的大调研中发现,一些好的外籍人士政策由于不了解或不知道怎么办理,使很多企业的外籍人才没有享受到新政带来的便捷,成为企业hr的“心头之痛”。
针对这些问题,淮海中路街道和公安黄浦分局出入境管理办公室共同联手,将服务送上门,为企业的hr们解读政策,并逐一分析其高管人员是否符合政策条件和办理所需递交的材料,切实做到了“延伸服务、送教上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
蕾碧裳品牌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hr高级经理表示:这样的政策解读非常实用,吃透政策后发现之前存在认识偏差,我们的企业高管能够符合政策条件,不再需要每两年为他们办一次证,感谢街道和部门帮助我们工作“减负”。
除了搭平台解难题,送政策进楼宇,街道还坚持拓阵地提品质。聚焦提升白领生活便利度、感受度,积极挖掘楼宇场地资源,在兰生大厦、香港广场等,打造集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等功能的公共生活空间,建起了8个楼宇文化服务阵地。
吃饭问题是辖区内30幢商务楼宇7万多白领最关心的问题,继金钟广场白领食堂后,街道筹划在淮海金融大厦建立第二家白领午间食堂,为企业留住人才提供便利生活服务环境。
此外,街道积极推进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共管理向楼宇延伸,各项主体责任在楼宇、企业落实,实现“楼宇党建”引领人、“楼宇网络”组织人、“楼宇服务”吸引人、“楼宇活动”凝聚人,共同营造命运、利益、责任的共同体。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