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长宁 时隔4年 沪剧《小巷总理》归来

2018-7-9 13:05:28发布100次查看

据长宁区消息:4年前曾创下连演百场佳绩的长宁区沪剧团原创现代沪剧《小巷总理》,今年复排出新版,自6月28日、29日在虹桥艺术中心上演以来,观众反响热烈,纷纷点赞该剧“很有代入感”,“仿佛在看自己身边的故事”。来自市场的回馈更为热烈,长宁区沪剧团现已收到来自本市长宁区、浦东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大量演出邀请。
  此番重排,《小巷总理》的舞台场景依然在“可乐坊”,主人公依然是基层干部潘雅萍。不同的是,潘雅萍的扮演者从沪剧名家陈甦萍,换成了新秀张燕雯;剧情则从4年前讲述一段由水管老化引发的故事,变成了居委会如何稳妥巧妙化解下岗工人破墙开店遇拆违的难题。
  老剧新说,是长宁区沪剧团团长陈甦萍“爱折腾”的结果,因为“社区里的事体,一部戏哪能讲得光?”而其背后最大动力,在于上海日臻成熟的“绣花”功夫。
  社区矛盾在转换,管理水平更精进
  4年前的《小巷总理》,以解决小区水质问题为主线,兼顾小区停车难、绿化要上墙等热点痛点。主演陈甦萍用细腻生动的表演和韵味醇厚的唱腔,将社区干部酸甜苦辣表现得真真切切,让剧中主人公的原型——党的十七大代表、长宁区虹储居民区书记朱国萍看得数度落泪。
  然而故事已经“翻篇”。去年,上海中心城区1.75亿平方米的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基本完成,社区里有关水管老化的旧矛盾基本解决。
  但与此同时,新热点又不断涌现——身为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陈甦萍在多次民生调研中敏锐发现,自去年开始的全市“五违四必”区域环境大整治,基层社区正成为这场如火如荼战役中的最前线。其中,社区里为解决困难户生计问题而网开一面、友情操作的破墙开店,而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必须坚决拆除,如何厘清旧账、分类管理、柔性解决?
  没有标准答案,但经典案例却频频出现,在这一条条体现基层治理智慧的“活鱼”面前,陈甦萍实难淡定,推陈出新的念头一天强似一天。
  与此同时,基层的管理水平也在这4年中日益精进。该剧两任编剧徐正清告诉记者,在2014年版《小巷总理》中,他对志愿者的笔墨仅点到为止,然而4年来,他所踩点的虹储等小区,志愿者机制已从青涩走向成熟。“譬如在虹储小区,居民中的一技傍身者,自愿将住址、单位、职务、特长等本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公布出来,邻里间的急、难、愁、盼,力争就近解决。还有不少小区,利用地下防空洞作居民文娱场所,党员志愿者每月排班,人数32名,其中1名为机动,制度设置十分科学。”而身为沪剧迷,曾担任长宁区政协委员的吴培华也以自己所在长虹居民区及周边为例,她告诉记者,小区主要出入口和关键部位不再缺位的探头、绿化带外低矮亲和却能让人自觉止步的围栏,还有不用催促便有人提前来修剪树枝以确保遮阳、晒被两不误,这些都是基层治理从粗放走向精细的细节体现。
  因此,正如陈甦萍所言,“《小巷总理》作为时代剧,必须体现时代元素。否则,坐在台下的那些专业而挑剔的观众怎能答应?”
  “变本加厉”下生活,挖空心思“绣花功”
  于是这一次,相比2014版,陈甦萍带着作曲、编剧以及一众演职人员,更为“变本加厉”地下生活。
  他们踏遍了长宁区60%以上的街道,与十多位居民区书记深入交流,而在“五违四必”重点推进区域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剧组连续蹲点超过2个月。
  为体现基层干部雷厉风行的特征,剧组决定自我加压,将主演的语速拨快成常人语速的2倍;曾写出脍炙人口的《为你打开一扇窗》的金牌作曲奚耿虎,特地在剧中设计了一段60多句的赋子板,疾风骤雨令人印象深刻,但这是对演员基本功的极大挑战;陈甦萍则坚持天天出现在排练场,精细纠正新人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
  或是“入戏太深”,剧团本身也愈发走起“精细范”。据了解,随着剧团退休人员的增多,全团35个编制中,真正的演员编制只有8人。然而当《小巷总理》大幕揭开,舞台上各个角色接连登场、人来人往,观众完全无法想象这出戏中的演员其实少之又少。长宁区沪剧团调动了剧团中一切可调动资源,发动舞美、乐队上台参演。戏中,小区里下棋的老人、暴雨来临前顶风前行的路人,并非外面请来的群众演员,而是剧团的行政干部和人事负责人。由于经费有限,剧团极其精打细算,遇上要去外地进行大型演出,乐队会将伴奏事先录好,如此一来,乐队便无须亲赴外地,即便赴外地也不用现场演奏而是担任群众演员,以此最大限度地节约开销。
  陈甦萍笑言,这正是剧团在学习城市“绣花功”中所获得的启示。
  对标一流,为“小巷总理”树标杆
  然而,对基层了解接触越深,剧组人员便越发觉得,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称得上小巷总理。
  这也是新版《小巷总理》想要着重表达的主题。
  剧中,下岗工人何家龙靠着破墙开店维持生计,同时解决住房问题,所以拆除违法建筑,意味着他将断了生活来源,且住所无着。怎么办?剧中潘雅萍的解题方案是破立结合、精准对接、分步实施——帮何家龙的老母亲联系到街道护理医院,为何家龙夫妻申请到经济适用房,再替何家龙在菜场争取到一个摊位。其中,涉及诸多部门间的协同,也涉及社区干部的周密安排和大量精力投入。“剧中案例全部来源于真人真事,是各个先进社区智慧做法的集中呈现,旨在让台下的观众,无论是社区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能有所触动,从中找到差距,知道小巷总理中的标杆应有的样子”,陈甦萍说。
  首演之后,不少观众发来反馈,感叹“原来社区干部这么重要!”。
  居民吴培华甚至专门跟陈甦萍探讨,家中想买新能源车,结果居委会和物业均双手一摊,“没车位”。由此得出结论,小区工作没做好,国家绿色能源大政方针便难以真正贯彻到位。“但是自从看了《小巷总理》,我们普通百姓开了眼界,晓得优秀的居民区书记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人家虹储小区,那么小的地方都能腾出一个广场来开纳凉晚会呢!再看我们小区,现在骑自行车、电瓶车的人少了,原来的自行车棚等‘僵尸车位’,能否利用起来改成新能源车车位呢?”
  吴培华告诉记者,《小巷总理》带给她的触动是巨大的,除了开始向所在居民区书记积极建言甚至是“施加压力”外,她对于社区工作也会更多一份理解和支持,“最近我们小区刚刚发布了垃圾干湿分离试点方案,这一回,我一定全力配合!”
  一部用上海话讲述上海故事的地方戏,就这样用好听好看的故事,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这座城市的居民和社区。这正是陈甦萍乐观其成的事。
  新版一炮打响后,陈甦萍心中的一个想法更坚定了,那就是将《小巷总理》打造成系列剧。事实上,下一部《小巷总理》想要讲述的故事,已在这一部中埋下伏笔——观众只需留心戏的首与尾,便能知晓答案。
  “我们长宁沪剧团虽是个小剧团,但对于舞台上的内容呈现和水准要求,却从不敢降低半分。同样,我们坚持多年,聚焦、打磨这座城市的‘一地鸡毛’,因为我们坚信,只要这些小单元管理好了,城市也就管好了。这,就是我们小剧团想要干好的大事情!”陈甦萍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