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三十二年,五代人铸成“八颗星” 记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研制团队

2018-7-9 7:23:18发布101次查看
  原标题:三十二年,五代人铸成“八颗星”
  据《劳动报》报道,当你因为出门带了伞而庆幸昨天收听了天气预报时,你可曾想到,你的头顶有颗卫星正在日复一日地收集并转发气象,而这颗卫星背后,则是一个改变着中国气象卫星事业的研制团队。三十二年,历经五代人,这支以风云二号卫星命名的研制团队,向国家、向用户交出了“成功发射8颗星,目前4星在轨运行”的成绩单。
  在位于闵行区的研究所里,记者采访了这支经历过许多故事的团队,他们中,有已经白发苍苍的七旬教授,也有正值壮年的70后工匠,作为航天人,他们用特有的坚韧、执着和拼搏,诠释了为国铸星的责任与担当。
  “老法师”开路
  用血汗换来经验
  在我国自主研发的气象卫星历史上,记载着八颗星,可以说,每一颗星背后都有一连串艰辛而又喜悦的故事,但风云二号故事真正的开始,还要从那颗没有“上天”的星说起。它并不在八颗星之中,但却是风云二号团队研制出的第一颗,也是印象最深刻的一颗星。
  作为上海航天局的“老法师”,已经年过七旬的李卿向记者说起风云二号第一颗星时,仍然清晰地记得从研制到试验失败的每一个细节。1982年4月,相关部门提出,在发展极轨气象卫星的同时,发展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我国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的研制设想由此开启。
  李卿记得,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制造能力不足,而国外气象卫星资料都是免费公开提供的,因此就有人提出“造星不如租星,租星不如买星”,还有人质疑,为什么发展了极轨气象卫星还要发展静止气象卫星?这些质疑声,最后都在中国气象局一句“立足国内、自力更生”的话语中收回。
  风云二号01星从最终确定设计方案,到试验发射,整整花费了李卿这辈人12年的时间,但一次“爆炸”事件,却让这个团队的“航天梦”受到了一次重创。
  那次意外的重大事故,01星炸毁了,连同测试设备也被全部毁掉,同时受伤的还有30多位发射队员,更是夺走了在净化间的总装工人陈德全的宝贵生命。
  这次事故,也给李卿带来了不可逆的身体伤害。“听说李老您以前特别喜欢唱歌,现在还会唱吗?”时常有记者这样问他,李卿多半会摇摇头。只有他自己清楚,事故中由于吸入的大量燃料遇水后形成硝酸,他的嗓子也因此受伤。而在01星“出事”之后,风云二号团队“马不停蹄”继续投入到02星的研制中去,与时间赛跑的他们再无心关注其他事情。
  李卿始终认为,01星的事故对于中国静止气象卫星事业而言或许是“因祸得福”。在这之后研制的卫星,在卫星的安全性设计、地面测试设备及测试项目、测试流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改进,共有23项的技术状态更改,重点在星上防泄露、防静电、火工品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综合设计等方面采取了有效的措施。
  随后李卿担任a星到e星共五颗星的总设计师,也遇到过a星交付使用10个月左右就出现故障,只能间歇性工作;b星无法将数据下传到地面的状况。他常开玩笑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但就是老一辈航天人的这份心系事业的心,为我国卫星研制换来了宝贵的经验。
  中青年接棒
  传承技艺不忘初心
  2011年7月、2012年5月,曹亮、李海生先后被任命为风云二号卫星03批卫星系统总设计师、总指挥。又一代风云人接过了沉甸甸的接力棒,肩负起薪火相传、再创辉煌的重任。在他们的带领下,在风云二号卫星“家族册”上添上了f、g、h三星的名字。
  曹亮讲过,风云二号卫星一路荆棘坎坷,今天辉煌来之不易,老一辈风云人的重托传到自己手中,自己感觉到时刻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和懈怠。作为航天设计师,一定要对数字、对异常现象敏感,这些背后隐藏着很多“惊人”的秘密,都能用物理机理解释清楚,一定要追根溯源,打破砂锅问到底,因为一个小小的“秘密”都有可能酿成大错。
  他说:“新一代的研制团队都有一个信念,风云二号卫星是老型号,我们要按照‘首次要有百倍信心,百次要有首次标准’要求自己,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没有退路,只许成功,不能失败,一定要保护好风云二号这个品牌!”
  在风云二号03批卫星研制一线,每一个人对待质量和成功有着共同的目标。李海生总指挥总结了风云二号03批在质量管理的经验:严控技术状态的更改,严查产品验收。强调量化控制,抓单机、分系统和整机风险的梳理,表格化管理。
  他永远不会忘记的三个日子:2012年1月13日、2014年12月31日和2018年6月5日,03批f、g、h三星相继发射成功,实现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运行模式。
  如今,国防科工局、中国气象局赋予了h星新的历史使命,在轨测试完成后,将专注为中国西部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天气预报防灾减灾等提供气象支撑。
  “追风逐云三十载,历经坎坷不曾停。”这成了风云二号研制队伍的真实写照。经受了生死考验、血泪洗礼,一代一代科研人员坚守着航天精神。这其中,有“老法师”李卿一辈人,当年的风华正茂,如今已是两鬓白发;也有曹亮、李海生这一代,昔日的懵懂少年,现在已是航天脊梁。相信当接力棒传承到年轻一代航天人手中后,必将仍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