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游徐家汇"走进交大校园听老建筑故事
2018-7-9 10:23:29发布85次查看
闻名遐迩的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新式高等学校的翘楚,她的前身,就是南洋公学。因为有了南洋公学,才有了上海最早的“教育园区”;因为有了上海交大,徐家汇源才有了“海派文化之源”的学府神采。6月30日,徐家汇源景区邀请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盛懿带领游客,寻老房子,看新建筑,聆听台前幕后的精彩故事,领略交大校园的前世今生。
坐落在徐家汇北边的上海交通大学,1896年创办时校名为南洋公学。“从1896年盛宣怀创办南洋公学,交大与徐家汇从此互为彰显和映照。老建筑里多少人和事,已经随历史的尘埃逝去,但校园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在人们的记忆里绵长而久远。”作为研究上海交大的专家学者,盛懿曾连续编辑《上海交通大学年鉴》18卷,撰写和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三卷、《三个世纪的跨越——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大》、《老房子新建筑——上海交大110年校园》等交大校史专著。因此,她对交大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的交大已拥有6个校区,其中徐汇校区已成为交大历史的象征”。
随着盛懿的演讲,游客仿若跨进老房子、新建筑交错比邻的交大华山路校门。“从20世纪20年代末,交大校园内已先后建造了中院、上院、新中院、图书馆、无线电台、体育馆等各具风格的标志性西式建筑”。如果按建造年代排列,几乎每隔十年就有代表性建筑出现在交大校园。交大好似近代中国的“建筑博物馆”。1993年,学校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单位。”盛懿说,“国内历史悠久的大学不少,但拥有一脉相承校园的不多。唯有交大校园从筹办南洋公学开始,在此置地建屋横跨3个世纪延续使用至今,这是交大与众不同之处。目前徐汇校区尚存13幢1949年以前建造的老房子,一幢幢看得见的建筑,承载的是一代代交大人对学校无尽的祝福和期待。这是生活的记载,也是文化的积淀。”
“校园是学校历史能触摸、能观赏的载体。不管是老房子,还是新建筑,都蕴藏着一些动人的故事,演绎着老交大的显赫,展现着新交大的辉煌。”在聆听了盛懿的讲述后,市民游客在导游员带领下,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和交大华山路校区。华山路上海交大徐汇校区静静的校园,诉说着从南洋公学到交通大学两个甲子的沧桑世事,见证着一所大学与一座城市的共生共荣。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