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50年前崇明这里是长江一片滩涂 现在什么样

2018-7-6 17:00:11发布91次查看

坐落于崇明岛西北端的新村乡,素有“生态天堂鱼米之乡”的美誉,环境宜人,物产丰富。近年来,新村乡加大力度改善居住环境,积极开展党建工作,不断开发生态产业,抓文化,抓社区建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现在,新村乡正以崭新的新农村形象逐渐成为崇明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新村乡党委书记苏卫东,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些年发生在新村乡的那些大变化。
  1、我们崇明正在大力推进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新村乡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在生态建设方面,新村乡采取了哪些重要的举措?
  50年前新村还是长江的一片滩涂,是在1968年由当时的八个人民公社群众联合围垦而成,到今天新村走过了整整50年的发展历程。
  当前正值推进我们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新村迎来了种养结合生态田园小镇的规划定位,乡党委政府将围绕这一规划定位,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高大开发”的指示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夯实新村的生态基底,朝着“美丽新村·幸福小镇”的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着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生态建设上具体来说就是6个字:整治、美化、提升。整治就是从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着手,全覆盖开展综合环境整治,从农宅周边到田间窝棚,清退不规范种、养殖,拆除各类违法建筑,开展无违村创建,目前这项工作已接近尾声;美化就是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和景观廊道项目,从道路、河道、农宅周边到田间地头,全覆盖加强环境提升。到今年为止,我们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全覆盖,其中2个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今年还将创建一个市级示范村;我们的景观廊道建设完成了650亩,贴近农宅打造花宅花路,建设健身步道,建设一村一“口袋公园”,实现村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提升新村生态颜值、生活品质。
  提升就是全覆盖、高质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减药控肥和增绿休耕等生态项目,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倡导绿色、生态、环保、低碳的理念,打造生态宜居家园。拿我们垃圾分类工作来说,去年6月份试点推开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垃圾分类”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群众知晓率100%、分类准确率都能达到92%,我们实行的党员连片包户、每月指导考评和垃圾投放可追溯等制度形成了我们新村的特色案例。今年我们又在全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进高质量的垃圾分类探索,如农村社区的定时定点投放,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以前都是垃圾收集员家家户户上门收集,每个垃圾收集员每天要收近200户,工作量很大,现在我们在村民小组只设一个集中投放点,引导群众将分好的垃圾再往外送一程,这样能减少垃圾收集员一半的的工作量,也能让村民的分类意识从配合参与向主动参与转变,同时由于定时定点投放减少了社区垃圾桶的数量,社区环境会更美。目前这项工作的试点推进比较顺利,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
  2、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新村乡作为一个农业为主的乡镇,在推动产业振兴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新村乡党委政府在认真学习基础上,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工作要求,制定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对未来三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了梳理,其中2018年列出了37个项目清单,通过项目清单抓落实、促振兴。我们新村是个水稻种植为主的乡镇,水稻种植1.8万亩,优质水稻5500亩,近几年我们大力鼓励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全乡92%的土地通过规范化流转集中到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手里,实现了适度规模化的经营。
  在生态农业的发展上,我们始终坚持高科技、高品质和高附加值为导向,主要从三个方面去抓落实:一是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现代都市农业项目和小农水项目建设,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实施生物菌种土壤改良试点,全域推进减药控肥、减麦增绿全覆盖工作,不断扩大生态有机种植规模和品质;坚持“两无”化目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标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狠抓田间档案管理,推动优质水稻绿色认证全覆盖;大力推进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全覆盖,为打好生态农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奠定基础。二是打响优质精品稻米品牌。大力扶持以水稻种植型家庭农场为主的“三类”经营主体发展,加大土地招商力度,引进有资本、懂技术、会经营的优质经营主体,统一品种、统一监管、统一品牌,对接电商营销平台,发展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将智能管控、溯源平台、农业物联网等科技应用于稻米产业,实现水稻种源、生长及加工等“稻米dna”手机“一键”扫描追溯。实施高端优质大米品牌营销战略,主打营养健康胚芽米、精白米系列品牌,最大程度提升稻米附加值,助力乡村振兴。三是促进农旅融合发展。建设上海新村稻米文化中心,围绕稻米文化核心,整合优质水稻田间实时监管、高品质大米加工全程管理、恒温冷链储存保鲜等要素,建立体验式、可视化、可追溯营销模式,逐步延伸稻米文化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农房等“沉睡资源”,聚焦乡村创客、特色民宿、稻田酒店等农旅结合项目,以生态环境、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带动生态产业,着力打造生态田园小镇。
  3、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村历年推进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已经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在这过程中,新村有哪些好的做法?
  新村乡党委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进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形成“一村一特色”。在推进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从规划到具体项目的选定、落实,群众参与积极性很高,工作推进顺利有效。到2017年,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其中有2个村是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我们力争到2020年创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镇。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是围绕“村美、民富、人和”的目标去具体推进和落实。通过综合环境整治、景观廊道建设、花宅花路等生态项目的建设实现村美;通过发展稻米产业和培育家庭农场实现民富;最关键是“人和”,我们的做法是注重群众参与,我们在村民的住宅里建立了党建“火炬点”、庭院学堂、睦邻点等“三益邻”阵地,这个阵地即是村民开展自我教育的文化活动场所,也是我们党委政府重要的宣传阵地,我们将当前的重点工作向村民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的宣传,把党和政府的政策向群众讲清讲透,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争取群众理解支持;截止到今年我们共建立了8家党建火炬点、28家庭院学堂和86个社区修身睦邻点,机关事业干部通过“周四民情恳谈”,每周四到社区三益邻点和群众进行面对面的宣传、沟通和听取意见。
  4、我们都知道,2021年,崇明即将举办花博会了,新村乡有个重点建设的湿地花岛项目“花田喜地”,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项目吗?结合花博会这个机遇,这个项目将给新村带来怎样的新发展。
  新村乡湿地花岛项目“花田喜地”是景观廊道建设的一部分,它先前是一个废弃的鱼塘,我们整合了美丽乡村建设、景观廊道建设等项目资源,高标准规划设计,尊重原有地形地貌,与周边环境充分融合,园内水系和北横引河相互贯通,引水成岛,以花田色叶、湿地花草为主要内容,建成了健身步道、活力休闲区、文化活动区等功能区域,整体布局上,力求人、景、林、水有机融合,四季有花,季季不同,实现花岛花溪花宅花路融为一体,打造为群众家门口的大花园。
  2021年花博会将在我们崇明开幕,这是我们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的一件喜事和大事,也给新村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主动融入和对接花博会项目。花田喜地是我们先期建设的一部分,我们将借助花博会的影响力,陆续建设“稻香花田”、“花田新韵”、“绿舞稻穗”等项目,通过地形地貌、绿化植物、景石小品等融入崇明、新村的特色景观元素,并采用大量花卉植物和色叶植物,以花为媒,逐步形成“江南韵味、崇明元素、新村特色”的核心区域生态景观廊道区,对接临近的郊野公园,不仅吸引村民来休闲锻炼,提升群众家门口的获得感,同时吸引外来游客和企业投资,发展乡村旅游,打出生态牌,做好农旅结合这篇文章,走通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新途径。
  未来的新村乡将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税力度,立足惠民利民,切实增强公共服务保障能力,落实从严治党,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新村乡,正努力书写一个有关生态之村,活力之村,幸福新村的传奇。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