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各学校注重垃圾分类教育工作
2018-7-6 15:39:16发布81次查看
据松江区消息:一只只垃圾桶有序摆放在校园各处,一张张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和一块块黑板报均出自学生之手,一次次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让垃圾分类意识入脑入心……垃圾分类走进校园,成了校园主题活动之一,学生们纷纷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
家园共育培养习惯
翻看叶榭镇中心幼儿园开发的《垃圾分类家园共育指导手册》,“念一念”“想一想”“学一学”“做一做”等板块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垃圾分类儿歌朗朗上口。家长们还以照片的形式将幼儿在家的垃圾分类行为记录下来,鼓励孩子在家中主动把垃圾分类。
作为叶榭镇垃圾分类试点单位,从2013年开始,叶榭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共创绿色:垃圾分类在行动”专项活动。通过开设讲座、国旗下讲话、生活小广播等途径向幼儿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开设了《小手牵大手:垃圾分类行动促幼儿园绿色教育》园本培训课程,从垃圾分类的意义、垃圾分类的方法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宣传。
在幼儿园内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后,考虑到幼儿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学校提出“家园共育”的理念,开发了一套《垃圾分类家园共育指导手册》,在这份手册中,教师们按幼儿不同的年龄段制订垃圾分类培养目标,对广大家长和幼儿提升垃圾分类意识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为保障“家园共育”的有效实施,幼儿园收集整理了相关的视频、动画、小故事、互动游戏软件等,通过百度云网盘与家长共享,家长通过手机在家也能对孩子进行生动的垃圾分类教育。从刚开始的需要老师提醒和督促,到主动将垃圾分类投放,幼儿们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有评有奖提高意识
“香蕉皮是可回收垃圾么?”“矿泉水瓶是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在九亭镇第五小学,学生们时常要在扔垃圾前讨论一番,然后按照集思广益的结果,将垃圾投入教室角落
里的两个垃圾桶内。
学生扔垃圾要“三思而后行”,这是因为在九亭镇第五小学,每天都有一位巡视老师,对各个班级的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检查,还要给分类情况打分,填写在班级里张贴的垃圾分类评价表上。不仅如此,每间教师办公室也和学生教室一样,要接受垃圾分类巡视检查。
垃圾分类评价分为a、b、c三个等级,评价标准为:a级,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每日无一种物品分类错误;b级,较为正确进行垃圾分类,每日不超过三种物品分类错误;c级,尚有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垃圾分类,每日超过三种物品分类错误。巡视老师检查时,会对垃圾分类不到位的班级及时给予指导。
此外,学校还将每年4月份定为垃圾分类月,举行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其间,每个班主任会设计一堂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少先队课,学校还会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好集体”和“垃圾分类好儿童”评选,为获奖集体和学生颁发奖状和小礼物。
班级垃圾分类开展情况还会纳入班级考核总成绩中,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师生们切实提高垃圾分类意识,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真正实现从意识到日常行为的转变。
寓教于乐增加趣味
“看看这个花瓶漂亮吧,这是用啤酒瓶做的!”“哇!好神奇啊!”“变废为宝看起来是很简单的制作,这种点石成金的创意却是需要大动脑筋的。”这是泖港学校的师生和家长们别出心裁、自编自导的变废为宝童话剧,在学校一上演就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垃圾分类要从娃娃抓起,泖港学校的垃圾分类宣传注重趣味性和丰富性,通过一场场寓教于乐的活动,达到入心入脑的效果。除了编排童话剧,学生们还定期举行亲子变废为宝技能竞赛,师生和家长们积极开动脑筋,巧妙构思,将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废旧物品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小手牵大手,在提升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家长们的环保意识。家长们表示,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意识到垃圾分类大有学问,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
在垃圾分类实战演练活动中,学校环保小志愿者担任讲解员,讲述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故事。讲解员包艾佳说:“在学校,老师教给了我们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我把从学校学来的知识讲给家人听,妈妈负责监督,爸爸还特地从商场买来几个垃圾桶。接着我们召开了一个有关垃圾分类的家庭会议,并号召全家一起学习、坚持垃圾分类。有了老师的引导,爸爸妈妈的支持,我不但学了很多垃圾分类的知识,还当起了邻居们的小老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垃圾分类行动中。”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