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门票全免费!上海30个历史老建筑开放信息大全,下半年不愁没地方去了!

2018-7-5 5:52:04发布87次查看
  都说上海摩登繁华
走在弄潮儿的尖端
但你有没有静下心来
好好地品一品
那些有故事的老房子?
吱吱呀呀地推开大门
旧上海的一幕幕仿佛跑马灯般
慢慢浮现在眼前
……
和平饭店北楼、
徐家汇藏书楼、
圣约翰大学旧址、
沪江大学历史建筑群、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
沪上这些历史建筑全都免费开放啦!
发现菌今天给大家整理了
《上海历史老建筑开放信息大全》
整整30个历史建筑
数量嘎西度,下半年不愁没地方去了!
楼龄:146(建于1872)
外滩源壹号位于中山东一路33号,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是外滩第一界面现存最早的建筑。屋前有典型的英式草坪花园,27棵古树绕屋而立,环境幽静。这幢建筑还是在 中国最早使用水泥的一个实例,因此在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主楼原为英国领事馆办公楼,1994年2月15日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1996年随外滩建筑群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中山东一路33号
楼龄:89年(建于1929年左右)
和平饭店北楼位于上海南京东路口,相对的两幢大楼均称为和平饭店。北楼建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属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楼高77米,共十二层。
华懋饭店是由当时富甲一方的英籍犹太人爱利斯·维克多·沙逊建造的,故又被称为“沙逊大厦”。外墙采用花岗岩石块砌成,由旋转厅门而入,大堂地面用乳白色意大利大理石铺成,顶端古铜镂花吊灯,豪华典雅, 有“远东第一楼”的美誉。
楼龄:81年(建于1937年)
中国银行大厦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唯一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原定建造34层楼,使之成为上海第一高楼,遭到隔壁的沙逊大厦业主的反对。官司从南京一直打到伦敦,最终中国银行放弃原来计划,新建大楼比沙逊大厦金字塔顶矮了60公分。
大厦分东西两幢大楼,大楼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
地址:中山东一路23号
楼龄:95年(建于1923年)
浦东发展银行大楼属新希腊建筑,原是美商汇丰银行上海分行,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银行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二大银行建筑,仅次于英国的苏格兰银行大楼, 至今依然被公认为是外滩建筑群中最漂亮的建筑。
美国当时将这座建筑自诩为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的最讲究的建筑。建成时大楼门前放了两只引人注目的大铜狮,据说狮子铸成后,立刻就将铜模毁掉了。从而使这对 铜狮成为绝版珍品,现已将其送入上海历史博物馆。
地址:中山东一路10-12号
楼龄:59年(建于1959年)
上海市档案馆原名“法国邮船公司大楼”,后改名为“浦江大楼”,建筑造型采用哥德劳曼耐司克样式,外形呈长方形,简洁流畅,是外滩第一座现代化商业建筑。2004年4月23日,浦江大厦作为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正式开馆。
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自开馆以来,不定期吸纳引进国内和国外富有特色的优秀展览到馆陈列,新馆共有5处观景平台,是城市风貌观光的理想场所,一览生机盎然的浦东大地、波光粼粼的黄浦江、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和鳞次栉比的老城厢。
地址:中山东二路9号
楼龄:97年(建于1921年)
上海电信博物馆共有电报通信、市内电话通信、长途电话通信、无线通信、综合荟萃和临时展区等六个展区组成。真实记录了百年电信在曲折中发展,在奋斗中振兴,在改革中转型的风雨历程。
在上海电信博物馆可以充分感受电信百年沧桑巨变和国家命运、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爱国情愫。2012年上海电信博物馆 被命名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地址:延安东路34号
楼龄:23(建于1995年)
纪念馆内以珍贵的历史照片为主,辅以具有代表性的档案文献、实物,向观众展示了外滩开埠150年来的历史变化。
纪念馆分为解放前老外滩历史、解放后新外滩的发展两大板块,以“外滩—近代上海城市发展”为起点“外滩—当今上海改革开放的窗口”为主线,通过外滩日新月异的变化,展现上海近现代历史。
楼龄:88年(建于1931年)
息焉堂,原称圣母升天堂,是上海市长宁区的一座天主教堂。始建于1931年,设计者是乌达克,是中国大陆少有的拜占庭式教堂。
内部采用哥特式窗户。每当夕阳西下时,总透着淡淡的孤单。它是邬达克设计的第一个教堂,也是上海第一个专属于教会领军人物的墓地教堂。
楼龄:88年(1930年建成)
邬达克纪念馆位于上海市长宁区番禺路129号。邬达克是上世纪初叶活跃在上海,留给上海近百幢建筑的匈牙利著名建筑师,其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广令人敬佩,其中许多更是成为上海城市面貌的重要记忆。
这栋建筑屋有着本白的墙面、褐色的石瓦、黑褐色的外露木构架以及红褐色砖墙。陡峭的石板瓦双坡屋顶,高耸的砖砌烟囱,对称的山墙造,都透露着浓浓的英国乡村风情。2013年开始,这里就开始对外免费开放参观了。
开放时间:周二-周五13:30-16:00;周六-周日9:30-12:00;13:3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楼龄:最高139年
位于苏州河畔的华政长宁校区,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地方。它的前身是被誉为“东方哈佛”、“东方剑桥”的上海圣约翰大学。始创于1879年,至今已经有138年历史。
校园不算大,但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西式校舍建筑夹杂着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古朴而典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
1952年,圣约翰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被拆散,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圣约翰大学原校址则分给了华东政法学院,部分建筑在学校开放期间,可免费入内参观。
地址:万航渡路1575号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楼龄:84年(1934年建成)
这座老建筑于1934年落成。主建筑面积2158.8平方米,外观为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远望犹如一座欧洲城堡。该建筑目前为长宁区少年宫,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周二-周五 9:30-11:30 13:00-15:00(除周三下午)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仅限建筑外观和草坪花园)
楼龄:90年以上
这是一栋136㎡的假三层新式里弄洋房,硬朗砖石,铜铁栅栏门廊,开敞式前庭,灰白墙面、西洋装饰等有着浓浓的上海风情。
这里,曾是中央机关刊物《布尔斯维克》编辑部所在(1927-1928年),现在是“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旧址内共设4个陈列室,陈列介绍编辑部情况、编委会成员生平及长宁区革命史料史迹等。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六(周日馆休)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楼龄:88年(1930年建成)
上海江苏路389弄21号隐藏着一幢3层楼的新式里弄住宅,这里曾是解放战争时期党中央派驻上海的秘密领导机关——中共中央上海局。
当时,上海局的成员就在这里秘密开会、传递情报,在解放战争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修缮和重新布展,这一机关旧址已正式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每周二、周四、周六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楼龄:82年(1936年建成)
马勒别墅是有一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这座别墅的设计者是马勒的小女儿。小姑娘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一幢童话格局的大房子。她父亲马勒于是便根据女儿梦中所见的样式造了这座别致的挪威式住宅。
别墅的大门很小,走进去,就看到这个色彩斑斓带着童话色彩的别墅,挪威式的尖塔、哥特式的尖顶、中国式的琉璃瓦、老虎窗、泰山面砖、彩色花砖、随处可见的佛龛汇聚一堂,到处都雕着美丽精致的图案,室内穹顶上装有彩色玻璃,高低不一的塔尖构成了神秘奇妙的轮廓,你仿佛来到一个北欧的神秘乡村。
开放时间:全天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不影响营业和住客情况下)
楼龄:82年(建于1936年)
现在的岳阳医院门诊部,曾经是清末民初时期上海八大家族之一,房地产大亨周湘云的 豪宅,周湘云是在抗战时期拥有八千万资产的“巨富”,住房的讲究程度比起现在的豪宅来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
整栋大楼总共52个房间,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功能:现在别墅必备的酒吧和电梯;当时还很稀罕的抽水马桶和抽水痰盂;现在都没普及的自动卷帘门以及门房与主楼间的对讲器!这幢地道的西洋风格的大楼,造价达到了40万法币。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参观方式:对外开放,可进入参观
楼龄:103年(1915年建成)
上海市中心最大的生态型绿地——延中绿地中,静静静静地矗立着两栋已有百年历史的旧式石库门里弄楼房。这里是中共二大会址和平民女校旧址,中国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诞生于此,中国第一所培养女干部的学校也诞生于此。
整个会址有一间原址陈列。好多展板介绍了二大的情况,令人惊讶的是居然还有一位参加者不知道是谁,用无名氏来代替。二楼的党章介绍很有特点,先介绍了每次大会如何修订党章,还有一面墙有各种版本各个时代的党章。平民女校的校址也在这里,不过不开放。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楼龄:87年(建于1931年)
四行仓库建于1931年,位于上海闸北区南部、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西北角,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因是旧上海金城、中南、大陆、盐业四间银行共同出资建设的仓库而得名。目前正门门牌号为光复路1号。
在淞沪会战期间,这里曾发生过轰轰烈烈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是上海目前仅存的战争遗址。
2014年,四行仓库纪念馆开展全面的改造工程,仓库西山墙上的累累弹痕以及枪炮打穿的孔洞,都恢复了原貌,而且增加了很多珍贵历史资料,内部有很多战争场景真实再现,十分震撼!这里将成为后人铭记这段历史的鲜活教材。
开放时间:星期二-星期六;上午9:00-11:15;下午14:0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团队需预约
楼龄:100年左右
愚园路81号“刘长胜故居”,也是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1946-1949年,时任中共中央上海局副书记的刘长胜扮作“荣泰烟号”的小老板,住在这栋洋房的二楼。以商人的身份秘密从事地下工作,洋房当时就是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机关之一。
2001年,静安规划开发九百城市广场,当时已经有着80多岁的刘长胜故居也被保护性平移了100多米。2004年,刘长胜故居作为中共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周一闭馆);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讲解员需提前预约)
楼龄:103年(约1915年建成)
这是一幢上海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石库门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弄口竖立着“甲秀里”字样的牌坊,弄内青砖铺垫地面,毛泽东诗词碑刻镶嵌在青砖墙上。这片石库门建筑大约1915年之前建成,距今也已超过百年。
毛泽东一生中50多次到上海,先后3次居住在静安,慕尔鸣路甲秀里318号(威海路583弄7号)是毛泽东在上海住得最长的房子,在近一年里,毛泽东、杨开慧和孩子们朝夕相处,这在主席往后几年的经历中再也难有了。
开放时间:上午9:00-11:00;下午13:00-16:00
参观方式:未成年人免费,成人门票8元
楼龄:166年以上(建于清道光年间)
上海蔡元培故居,位于静安区华山路303弄16号(希尔顿饭店斜对面),是一幢三层英式花园洋房,是蔡元培在上海的最后一处住所,亦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一处蔡元培故居。
现一楼辟为故居陈列馆,二楼、三楼居住着蔡元培先生的子女,故居的陈设基本保持蔡元培先生生前的原样。
陈列馆建筑面积210平方米,展览分为三大部分:一、“从刻苦攻读到教育救国”;二、“中国近代教育和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三、“志在民族革命,醒在民主自由”。同时还展示了他生前使用过的打字机、行李箱等文物。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周一闭馆);上午9:00-11:30;下午13:0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团体需预约)
楼龄:108年(1910年建成)
徐家汇天主堂是上海最大的天主教堂,位于蒲西路158号。它坐西朝东,平面呈十字形,是一座仿法国中世纪哥特式教堂,红色的砖墙,白色的石柱,青灰色的石板瓦顶,两座钟楼,南北对峙,高耸入云。
徐家汇天主教堂以其规模巨大、造型美观、工艺精湛,在当时被誉为上海的第一建筑。它庄严肃穆,古色古韵透露出一股神秘的色彩,成为吸引众多中外教徒和游客参观访问、观光的一处胜迹。
开放时间:每天13: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领取门票后参观
楼龄:95年(1923年建成)
上海武康路113号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寓所,也是巴金先生在上海定居住得最长久的地方,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庭院里种满了白玉兰,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
这是一栋欧洲独立式花园住宅,庭院里种满了白玉兰。在这幢花园洋房里,交织着巴金后半生的悲欢,也是千万读者心目中的文学圣地。目前巴金故居免费对外开放,故居内保留了部分巴金生前的日常起居用品。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10:0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楼龄:122年(1896年建)
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最早可追溯到1896年由清政府创立的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数个发端之一。如今交大学会校区南洋公学旧址包括了一号门房、中院、老图书馆、体育馆、总办公厅、工程馆等13个历史建筑。
董浩云航运博物馆始创于1896年,是一个二层的西式建筑,早期作为学生宿舍。现在是中国航运史馆和董浩云陈列室。新石器时期以来的舟船及航运历史以及“世界七大船王”之一——董浩云的传奇一生,都能在这里看到。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7:00
参观方式:免费开放,无需预约
楼龄:146年(建于同治十一年)
徐家汇天文台最早建于1872年,是中国沿海第一座天文台,地址在明末科学家徐光启墓附近,后来于1901年又辟地建起了一座文艺复兴风格的新天文台,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徐家汇天文台。
徐家汇天文台曾被国际天文学界视为当时远东最重要的天文台,有着“远东第一气象台”之称。19世纪末,这里是东亚报告航海船舶气象的中心,还被法国著名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写进小说。
地址:蒲西路166号
开放时间:周日上午10:00;下午16:00
楼龄:171年(建于1847年)
徐家汇藏书楼创建于1847年,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藏书楼仅开放一层,可观看画展;二层长期以来不对外开放,读者需凭读者证才能进入。
1990年代徐家汇地区建设地铁站,曾考虑拆除该楼。后经巴金等知名知识分子联名呼吁才得以保留,并进行大力修缮,于2003年7月重新向公众开放。
开放时间:周一-周六9:00-17:00,国家法定假日9:00-16:0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门厅和一楼展厅
楼龄:87年(1931年建成)
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晚年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在上海最后的寓所,鲁迅在这个旧居内写了许多战斗性杂文,编辑《译文》杂志,翻译《死魂灵》等作品,还编辑整理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
这是一栋红砖红瓦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1931年建成。故居按鲁迅生前居住时的情景复原,内部家具绝大部分是原物。故居旁的鲁迅公园内,有鲁迅纪念馆,馆内有1.7万余件陈列品,概括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
开放时间:9:00-16:00
参观方式:儿童及老人免费,成人8元/位
楼龄:82年以上
周公馆是一幢建于19 世纪二十年代初(约1912至1936年之间)的西班牙式花园楼房,外墙上镶嵌着光滑的鹅卵石,夏天整幢楼房掩映在浓绿的爬山虎的叶丛中, 这座唯一的四层洋房,在思南路各色三层洋房中格外突出。
1946年~1947年国共谈判期间,周恩来就在这里工作、生活,并曾在此接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及第三方面代表沈钧儒、黄炎培等交换意见,还在这里举行过中外记者招待会。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09:00-16:30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十人以上可预约讲解员)
楼龄:98年(建于1920年)
1921年7月,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的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内,中国共产党在此诞生。这栋建于1920年的老建筑,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这是一栋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式样建筑,外墙青红砖交错,镶嵌白色粉线,门楣有矾红色雕花,黑漆大门上配铜环,门框围以米黄色石条,门楣上部有拱形堆塑花饰。现在是中共一大纪念馆,从2008年起就开始免费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周二-周日9:00-16:00
参观方式:至领票处免费领取参观券
楼龄:174年(建于1844年)
1843年上海开埠后,黄浦江上往来船只(尤其是国外商船)成倍增长。为了方便了解天文水情,法国人通过徐家汇天文台在外滩建了一座气象信号台, 成为了外滩名副其实最受“瞩目”的建筑。如今外滩天文台的一层为历史陈列馆,从老上海的照片中可以了解到外滩和上海的历史文化。
开放时间:周一-周五全天开放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团体需预约
楼龄:80年以上(建于1937年以前)
军工路上海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6年的沪江大学,大学曾建校舍、教职工住宅和辅助用房近60幢(所)。虽然很多已经陆续拆除,但仍保留了35幢沪江大学时期主要建筑, 是上海保存较为完好的教会学校建筑群。
这些建筑多为清水红砖砌筑,两坡红瓦屋面,风格统一,或处于绿树浓荫之中,或与现代建筑相晖映,是上海理工大学一道靓丽的景观。 其中尤其以思晏堂、思孟堂、思雷堂、女生三堂、湛恩纪念图书馆、思魏堂等最为出名。
开放时间:学校开放期间
参观方式:免费参观
发现菌温馨提示:以上景区开放时间仅供参考,具体以景区实际开放时间为准,去之前最好电话确认一下,避免白跑一趟。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