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讲好党史故事 做红色圣地"守护者"
2018-7-4 16:05:36发布95次查看
据静安区消息:1922年,一群风华正茂的志士仁人抱着救国救民的真挚愿望,走进辅德里,亲历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诞生。96年后的今天,一群同样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坚守在辅德里,立志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甘当无愧于使命的红色圣地“守护者”。他们就是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支部委员会的全体党员。
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于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旧址”为重点安全防范区域,纪念馆馆藏文物1500余件。“在这里工作是我们的光荣,更是我们无比崇高的责任。”纪念馆负责人表示,作为建立在党章诞生地的党支部,全体党员深感责任重大而又无上光荣。
奋战在讲好党史故事第一线
高峰期日参观量三千人次左右,时常可以看见参观队伍大排长龙,这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自2017年7月完成馆内基本陈列改建提升再次开放后的“常态”。重新开放一年间,纪念馆接待参观人数31.2万人次,参观团队4286批次。
为了减少观众等待时间,同时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纪念馆党员不仅带头奋战在讲解一线,还创新推出“点式讲解”工作法。不同于过去一个讲解员全程带领参观者参观,“点式讲解”采取的是在每个讲解点上固定配备一名讲解员,方便参观者进入场馆零等候听取讲解。“采取点式讲解后,我们讲解员的休息时间被压缩到最短,参观高峰时更是连轴转。因为大家都有着‘宁可牺牲自己的时间,也不让宣讲党史的使命欠账’的信念。”纪念馆负责人告诉记者,坚守在讲解第一线的党员们始终把每一次讲解都当成人生的第一次讲解和最后一次讲解,对于讲解工作永远保有热情。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上海、宁波两地场馆合办的“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纪念馆揭幕。应邀参加活动的首部党章守护人张人亚的后人张时华老先生在陈列于纪念馆党章展厅的首部党章复制件后,满怀欣慰地说:“有你们在这里守护党章,我放心,我放心……”
讲好党史故事需要的不只是给参观者提供讲解,更需要善于在文物史料资源“浩瀚大海”中,开展策展、研讨等工作。
为此,纪念馆组建党课研发宣讲小组,策划了“红色足迹——中国共产党党章历程”“明灯指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始末”“伟大发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发端”等普通型党课和微型党课,并面向全市提供免费预约、上门送讲等服务。近两年来,支部党员宣讲党课300余场,听众逾两万人次。
今年上半年,纪念馆还推出“初心讲堂”,邀请知名党史专家、文化名人走进石库门,讲述党史故事、追寻城市文脉,并通过网络视频直播、音频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拓宽传播辐射面,连接起“讲堂内”与“讲堂外”广大受众,打造无围墙的红色课堂。
携手擦亮指路明灯在尤纬看来,当好党史的宣传兵,不囿于在提供参观、讲解服务,还有很多方法和形式。近年来纪念馆通过与机关、部队、企业、学校、接待等各级党支部开展共建,开发出不少党建特色品牌,让已经点亮了97年的辅德里“明灯”照得更远、照得更亮。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四支队十中队指导员汪长旌介绍说,到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学习是中队每年新兵下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必选项目,让战士们第一时间就在心中扎下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子。中队还先后有11名战士成为纪念馆志愿讲解员,成为宣讲党史的生力军,多位战士还因此成长为学党史、讲党史、用党史的小专家。
纪念馆还成为不少企业党组织开展党性教育、建立党建基地的首选。最近,国网上海电力公司就将纪念馆列入了公司新开发的“传承红色基因,初心再出发”红色电子导图。通过电子导图,公司系统内的32个基层一线党支部、350余名党员,随时可运用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前往二大会址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感受红色基因的感召,接受党课学习教育,上传活动照片和学习感言。
在孩子心中种下红色种子
2015年,纪念馆年轻党员首次与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合作开展选择性课程——小红星讲解员。授课内容包括党史故事、接待礼仪、演讲技巧等。三年间,共完成授课84堂,164名小学参加了课程培训。“小红星讲解员”课程也成为被“秒杀”的课程之一,伸手学生欢迎。
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大队辅导员朱莉敏至今还记得,曾经有几位三年级学生特地找到她的办公室,希望老师能够帮忙开个“后门”,让他们可以挤上“小红星讲解员”的末班车。“这是孩子喜欢这门课程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他们的一种认同方式。”朱莉敏表示。纪念馆不仅填补了小学生对于红色历史的了解不足,还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舞台,培育了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纪念馆与民立中学合作开展的创新型社会文化类实践项目——“飞鸿圆沪”项目同样缘起于学生志愿者讲解活动。
从“明灯指路,光影留痕,纪念革命先烈”微剧设计和表演,到引导同学用历史的视角书写和研究自己看到的红色历史和红色文化,再到上海遵义红色文化交流活动,“飞鸿圆沪”项目的每一项内容都得到了学生的热捧,帮助他们在了解党史的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获得提升。
传承红色基因,一个都不能少。纪念馆和兴家残疾人子女义务辅导学校有一个约定:每年暑假为学校的孩子们举办专属夏令营。从兴趣爱好培养到救护讲解培训,每一项课程都通过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红色基因的滋养,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收获快乐。
今年国际助残日,纪念馆还邀请20多户盲童家庭走进纪念馆参加亲子活动。尤纬介绍说,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纪念馆特别开放平民女校教室的区域,让他们可以亲手摸一摸展出的黑板、讲台、课桌,坐一坐椅子。“我还记得,有一个孩子摸着黑板对我说,我也想做老师。”尤纬还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刚开始的时候还很腼腆,连小手都不敢放开,后来我们带着他们触摸展品后,整个人都变得自信起来。这个变化或许就是他们在走进二大会址纪念馆这两排石库门老建筑所感受到的温暖和力量,而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一辈子做红色圣地“守护者”的信念。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