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9日,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承办2018年tok(theory of knowledge)教学经验分享会。来自江、浙、沪,以及部分海外ib学校的嘉宾共43人出席本次活动,规模为历届之最。
(图为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tok教研组孙亮老师主持本次分享会)
上午九时,群贤毕至。本次活动的第一位分享人,我校tok教研组组长万蓓蕾老师,介绍了tok课程教学中的项目学习。所谓“项目学习”,是指每位学生都需要在10年级和11年级,分别完成口述历史项目,和人文科学科学研究项目。有别于一些学校的灌输式教学,世外tok教研组注重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知识领域的治学门径与取法。每个项目都分为前期开题,中期实施,结题报告,以及最后的总结反思这四个重要步骤。教师会在前期提供选题指导,中期阶段科普各种研究方法,在后期检验学生提炼的知识问题,及其论证过程。项目学习最大的成效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思考:这一知识领域有哪些方法?这些产生知识的方法在多大程度上有效?经过项目学习,学生们有了更深入的体悟,鲜少会再盲目地追捧或鄙夷某些学科的研究范式。万老师在分享过程中,展示了一些学生的成果,让与会嘉宾更直观地感受到她精深的指导功力,和世外学子在项目学习中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
(万蓓蕾老师分享世外tok课程的项目学习经验)
接着上台分享的是我校实习教师蔡乐昶。作为一名世外毕业生,他一直对tok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自2017年起回母校实习。在为期一年半的听课、说课、讲课后,他有幸作为一名分享人,向嘉宾展示其成果。他选取不同政权对郑成功的不同历史评价作为一个案例,分析这种历史现象背后的内在逻辑——各方出于自身意图,建构不同的叙事。他进而追问:“我们习以为常的‘事实’,是否同样是各方及其叙事的集合体?”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为了让学生走向解构和虚无,彻底否定所有的事实。蔡老师认为,世外的tok教学要求学生做更细致、深层的分析、评判,比如各方“叙事”各有着何种目的?其各自的合理性何在?能否用一方的“叙事”去覆盖另一方?我们自身是否也在制造“叙事”?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会逐渐明白,析判能力才是tok精神的根髓。
第三位分享人是蔡瑜琨老师。作为我校tok教研组内唯一一位有着理工科学术背景的教师,他善用缜密的逻辑思维指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此次分享,他向嘉宾们展示了一个精致的样本:2016年,“千帆育儿网事件”发生,由于事关我校,不少学生都在公共平台上发声。蔡老师看到事件中的不同声音,决定以之为rs(real-life situation),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思考。在陈述事件始末后,他从逻辑学角度评述事件中各方言论的问题所在,据此提醒学生,切忌不假思索地站在某一固定立场上恣意批判。对于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析判身边rs的课程,蔡老师指出,教师需要在前期做精确的叙述和整理,构建后续讨论的基础;在课堂讨论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做深入的解析,从更高的角度给出总结。这样的课程其实不易组织,因为它考验教师自身的思想深度,对热点事件的捕捉,以及引导意见分歧、交锋的临场调度能力。蔡瑜琨老师的设计,无疑在这个层面上展现了世外tok教研组的相应素养。
上午场的大轴是方姝老师。她为与会嘉宾打开了一扇可能他们从未触及的“新世界”大门——世外tok教学的“原典系列”。该系列是贯穿在常规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专题讲座单元,和相应的读书计划。具体来说,教师以原典著作为基础,介绍并引入其中与课程相关的概念、观点和论证。当然,引入说来简单,做起来难。对于一些特别的著作,有时还需要教师开设一场专题式的讲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这远不是教师任务的终点。事实上,世外tok的原典阅读,还包括布置读书任务(如提交读书笔记,或做presentation),考核读书成果,反馈考核和阅读情况等。方老师以《马桥词典》一书的任务全过程为范例,让嘉宾们理解了为何世外tok课程能与大学的培养方式相媲美。
(图为方姝老师分享世外tok课程的“原典系列”)
经过了上午连续四场的“头脑风暴”,嘉宾们充分利用午休时间,互相讨论学习。这种良好的氛围在下午一时许达到顶端——我校校长厉笑影女士莅临会场并作讲话。厉校长回顾了世外开设ib-dp项目十年来,校方对tok课程一以贯之的重视。正是因为校领导的认可,世外tok教研组才有这一方充分发挥学术能量的平台。厉校长继而提出展望,期待这场分享会不是一个终点,而是tok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析判精神的新起点。
(图为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厉笑影女士莅临现场并致辞)
在厉校长讲话后,来自尚德实验学校的李康华老师也登台做了分享。李老师是上海地区的资深tok教师,也是ib官方的中文tok考官,在相关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他通过对三篇tok论文样本的分析,尽力展现了其对论文的评标准。这引起了很多老师的积极发言,探讨论文中的解题、论证、反观点等要素。
在整场分享会的最后,由我校tok教研组创始人孙亮老师向嘉宾们分享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孙老师以“抢15”、“set”等游戏为例,指出有些精致的游戏能激活学生对于不同认知方式的亲身体验。他强调,这需要教师对游戏本身有充分的把握和理解,才能有效组织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在孙老师介绍完后,嘉宾们兴奋地参与到最后的游戏环节。全场共分为六组,进行《花火》、《很久很久以前》、《只言片语》、《阿瓦隆》四个桌游。游戏氛围紧张而热烈,不同的游戏带给老师们不同的体验和启发。下午四时许,在一片恋恋不舍中,各组先后结束游戏,为一天充实的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图为与会嘉宾们兴致盎然地参与桌游)
本届tok教学经验分享会是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tok教研组的一次集体展示,向业界前辈、同仁呈现了世外扎实的底蕴,严谨的教学和丰硕的成果。这既是把嘉宾引进来的契机,也是让我校走出去的发端。相信在校领导一如既往的大力支持下,世外的tok课程会让学生向着thinker、open-minded、knowledgeable的目标,大踏步前行!
(图为参与本次分享会的老师们合影)
(责编:周雅倩;责审:刘长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