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理附小举行人工智能暑期培训项目
2018-7-3 0:00:00发布102次查看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同时,为了适应跨学科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逐步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本校拟引入人工智能(机器人)课程,并于近日,组织全校教师率先体验了相关课程。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具体承担了培训任务。培训部的崔雅楠博士和邹华中博士分别担任课程主讲。
教师培训要有趣有效,老师们才会乐于参与其中;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老师们才能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为此,设计好培训内容才是关键和难点。学校党政班子曾先后参观过徐汇中学的创新实验室、华理大的人工智能实验室,也与漕河泾开发总公司交流过。最终,找到了适合我们的机器人课程项目。
培训前,校方和未来伙伴机器人公司的张丽珺女士就本次培训项目的内容设计进行了多次深入沟通和交流,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参培教师们一个整体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课程感知和体验。
本培训项目分理论、实践体验和个人研修三大模块。崔雅楠博士主要负责了理论模块的讲授。这一模块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机器人的基础概念,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vjc编程软件讲解;教学模式介绍。通过系统介绍,使老师们对机器人有了比较全面的感知。邹华中博士负责的是实践体验模块的教学和指导。实践体验模块主要包括:动手搭建机器人小车;通过现有的机器人程序了解地面灰度传感器和电机以及编程的基础知识;课堂教学演练(搭建部分);课堂教学演练(编程部分)。
实践体验模块,老师们兴致勃勃完成了包括篮球架、电风扇、红绿灯、机器人/小车等在内的多个搭建任务。老师们群策群力,展现出了极大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每个小组都展示出了风格不同的设计作品。最后的演练环节,通过编写程序,让作品能根据指令作出动态反应。红绿灯、小风扇、机器人/小车在编程指令下顿时具有了鲜活的“生命力”。看着眼前的作品越来越趋向完美,老师们个个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培训结束,许多老师主动要求拷贝应用程序,表示回去后还要继续研究。
两天半的项目培训内容多、强度大、要求高,但华理附小的老师们坚持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人工智能(机器人)课程培训中,并且充分发扬了团队合作精神,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任务,取得了预期的培训成效。暑期培训,为学校新学年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责编:徐忠;责任审核:郑亚捷)
徐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