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按照《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的总体部署,结合嘉定区无违居村创建,嘉定新城(马陆镇)全面推进“宅舍文化”活动,打造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爱国修身文化、具有江南文化秉性的传统习俗文化、具有海派文化特质的宅风家风文化,提升农村“颜值”和精神风貌。
价值引领,培育乡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结合传统节日,广泛开展优秀传统习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歌曲戏剧等文体活动,将群众们喜爱的艺术送到村宅中去。以宅舍文化为主线,设置修身广场,着力建成一个集思想教育、休闲健身、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功能性场地。
打造颜值,改善环境。干净整洁的村宅环境,是文明乡风的外在基础。结合无违居村创建,腾出空地后,对村宅主要道路、宅前屋后进行全面清理,绿化改造、粉刷墙面等,使村容村貌整洁有序、宅前屋后井井有条。结合江南文化刚毅旷放、崇尚文教的特性,设置宅舍文化墙,展示各村好心人的事迹,以及二十四孝、传统乡风民俗等内容,营造良好文明氛围。
整合资源,同心共建。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家庭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通过开展游戏或表演,吸引更多的新村民感受本土文化,培育归属情怀。将那些对本地区发展做出贡献的新村民,树立成村民学习的典型,如戬浜村的“慈孝”事迹巡回展,在各村组进行巡回展示,加强认同感。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传承创新,厚植文脉。深入挖掘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活动所蕴含的优秀思想资源、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在村民组内率先试点确定宅风,比如大裕村的“俭以养德”、陈村村的“谦和好礼”、北管村的“安老怀少”等,作为行为道德规范。利用村级公共用房,精心布置,作为修身活动阵地,如北管村的“邻睦堂”、彭赵村的“众仁堂”、立新村的“孝善”等,确保宅舍文化活动正常开展。此外,陆续开展“寻找今日乡贤”征文评选活动、乡俗文化展等活动,弘扬传统乡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