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的上海,炎炎烈日,但高温酷暑挡不住沪新中学老师们的培训学习热情。今年是2017年新修订课标全面实施的第一年,新区要求6月27日全区高中教师开展全员培训。我校领导高度重视,细心筹划,设计的培训内容具体,形式多样,全员参与。
1、初高中全员参与
虽然是高中新课标培训,但无论初中高中,培训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全校初高中教师和后勤同志都积极参与,认真学习。
2、内容具体途径多元
此次培训采用了个人自修——集体研修——专家引领等多种途径开展。
5月份学校为全体教师订购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2017版新课标,教师自学,努力研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完成一个新课程理念指导的实践案例。6月初各教研组集中研讨学习,通读课程方案,各备课组研学新课标。
6月27日全员观摩下发的专家讲座视频,上午收看了华师大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主讲的专题报告《核心素养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下午收看华师大杨向东教授主讲的《学业质量标准和考试评价》讲座。教授的讲解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紧贴教学实践;既包罗万象,又具体而微。使大家对新课改、新课标、新高考,以及自己进行课堂设计及教学研究都有了更加深入而科学的认识,给大家的工作带来了指导和启发。
3、形式丰富以校为本
教师的培训是一个“理念——实践——理论”的过程,参与式的培训需要多种形式结合。
(1)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
整个新课标培训分为“缘起、执行路径、实施评价”等三个模块。专家的讲座立意高远,从“缘起背景、评价”等宏观层面给予教师理论学习的指导。而校本研修的培训除高屋建瓴之外,还需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既“执行路径”为主要目的。所以此次培训增加了骨干教师论坛,区级骨干和全校教职工们分享了他们在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他们在探寻改进学科教学方面的有效策略引发了全体教师的共鸣。
(2)“做中学”和任务驱动
以“课标”修订为契机,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信息技术在日常教学的深度应用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秦红斌老师《思维导图高效学习与系统思维》讲座,用“做中学”教学模式指导大家在笑声中学习如何画思维导图。结束后老师们都表示思维导图很神奇,以后可以依托此类先进方法和理念,研究改进教学。
培训环境的有效设计与营造是提高培训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鼓励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新课标,我们设计了新课标测评卷,让老师们带着任务收看讲座视频和学习课程方案与课标。对测评题中的“素养概念”、“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学习方式”等题目老师们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此次培训时间虽短,但收获颇多。期末全员培训也已是沪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常态工作。新课改对教师来说不仅仅是压力,它是挑战,也将是一次“蜕变”。在这场变革面前,每一个教师都要重新学习、挑战自我。我们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