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722号提案的答复
2018-7-1 12:18:19发布119次查看
一、关于“全面科学布局,强化基础研究、理念研究、原始创新、工程创新的互动支撑,实现有机发展、有效应用、有序孵化,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
过去一年,上海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科技战线捷报频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市创新创业热潮澎湃,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面对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形势,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提升上海创新“高度”;打通体制机制瓶颈障碍,加快上海创新“速度”;厚植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夯实上海创新“厚度”;打造更优创新创业生态,提高上海创新“浓度”,努力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市基础研究工作推进中,我们重点把握三个导向。一是在总体工作的部署中,突出科学导向。我们积极跟踪国际科学前沿,不断加大对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2017年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立项500项。二是在重大任务的凝练中,突出应用导向。我们注重以重大科学目标驱动,聚焦国家战略、聚焦重大产业、聚焦创新基地,集中力量,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三是在项目实施的目标中,突出人才导向。我们结合重大项目实施和研发基地建设,系统部署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创新团队建设,着力建设一支规模匹配、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人才计划采用“人才+项目”的资助模式,全年共资助启明星、浦江人才、技术带头人等672人。
在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推进中,我们坚持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一总目标,以到2020年培育出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为使命,持续落实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的工作要求。2017年共组织开展了18个重点领域的专门规划工作,加强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深入研判科技创新趋势,动态把握发展动向,针对看准的方向,凝聚共识,确定技术路线图和实施路径。坚持以重点领域专门规划为引领,指导创新项目和示范工程的布局,协同组织推进,促进社会资源合作共享,重点把握如下特点:一是发挥央企及其在沪单位的作用。央企承担着重要的国家战略任务,在上海部署的科研资源比较丰富,结构比较完整。对于具有战略卡脖子和产业带动性强的重点任务,且相关央企和中科院在沪单位具有明显优势的,就积极配合实施。二是突出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对接。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任务布局形成错位,国家布局整机、上海布局产业链,国家布局应用、上海布局前瞻技术,形成资源互补、梯次接力。三是注重推进委办局区间的协同。在规划编制和组织重点任务实施中,与市发改委、经信委、国资委等委办局,以及相关区等加强对接,集聚资源、协同推进。
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推进中,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了规模达1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领域的战略性信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了一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处于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项目、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应用项目和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有效的推进了上海市新兴产业发展。
二、关于“大力推动智慧海洋核能平台开发,打造科创中心标志性工程”的建议。
海洋核动力平台是一种水面船舶或海洋平台搭载核动力的装置。通过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与船舶工程的有机结合,在海洋资源开发、岛礁供电供水、极地航线开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已被列入国家核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海洋核动力平台,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上海核电产业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并将推动海洋核动力平台在沪发展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推进。2017年1月20日,上海市与中核集团、中船工业集团在京签署《共同投资设立海洋核动力装备投资平台合作意向书》,三方宣布将联手研制海洋核动力装备,推进海洋核动力平台示范工程建设。2017年8月15日,上海国盛与中国核电、江南造船、上海电气、浙能电力共同出资设立的中核海洋核动力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世博园区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
下一步,一方面,我们将继续鼓励和支持在沪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积极自主开展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为海洋核动力工程项目早日突破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我们将不断集聚市、区资源,积极推动核电等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培育本地产业链。
三、关于“支持国家核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打造核能科技创新的具体载体和互动平台”的建议。
近年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夯实框架基础,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重大布局初步确立。上海光子领域大科学设施群初具雏形,在国家相关部门全力支持下,去年总投资超过90亿元的硬x射线项目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启动。上海光源二期、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活细胞成像平台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高水平科研机构加快集聚,张江实验室挂牌成立,目标是建设一个学科交叉、功能融合、综合集成、机制创新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加快推进李政道研究所、国际人类表型组创新中心等高水平研究机构建设。
科技部2017年底出台了《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指引》。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以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协同推进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打造创新资源集聚、组织运行开放、治理结构多元的综合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主管部门密切沟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立足自身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优势,积极争取或参与相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
感谢您们对本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6月12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