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劳动报》报道,统计显示,流产发生率约为50%。为了保胎,不少女性到处就医,陷入盲目无序甚至过度治疗。针对乱象,昨天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承办的“中美联合生殖免疫大会暨第38届美国生殖免疫大会暨第6届中国生殖免疫大会”上传出消息:采用“免疫精准保胎方式”,将从科学角度真正让习惯性流产患者从中获益。
流产是妊娠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在50%。其中,同一对夫妻连续发生过2次或2次以上流产,就被认定为“习惯性流产”,占自然流产数的1%至5%。近年来,生活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环境及高龄二胎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习惯性流产发病率不断上升,研究发现其中80%以上都与免疫因素有关。
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分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副院长李大金教授解释,胚胎对母体而言是一种“异物”,当母体不排斥“异物”,同时触发一系列机制来保护胚胎并促使其发育时,妊娠才得以顺利完成。科学研究发现,正是母-胎界面功能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协调作用,才使得母体形成了有利于正常妊娠的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微环境。医学科学家从不同角度解析“母-胎免疫耐受”这一复杂生命现象,为反复自然流产、子痫前期等发病机理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和切入点。
目前,李大金教授领衔团队,正致力于寻找习惯性流产的早期预警靶点,为早期妊娠失败的提前干预提供可能。
数据显示,采用免疫精准保胎方式,李大金教授团队每年接诊复发流产患者80000余人次,总的治疗成功率在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