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二十二年帮扶路 虹口温度暖文山

2018-6-28 9:12:46发布90次查看

图为市民参观上海文山帮扶协作成就展。齐传彬摄
“虽然前几年刚去了一次云南,也走了不少地方,但看到这些照片上呈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觉得有些超乎想象。”听闻“海纳百川爱在文山”——上海文山帮扶协作成就展于6月25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今年76岁的陈林发随即赶来参观,认真感受自己曾从军六年的第二故乡那令人欣喜的变化。
自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东西部对口支援以来,上海迅速响应并确立了市、区两级帮扶机制。其中,本区与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西畴两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2016年底,马关、丘北两县也与虹口建立了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文山与虹口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产业扶持引来脱贫源头活水
丘北曰者蚕桑示范基地、西畴县三光片区猕猴桃种植、富宁县剥隘镇网箱养鱼……刚走进展览现场,记者的目光便被参观者们正在“围观”的一张张当地产业照片吸引住了。其实,重点帮扶当地产业,从根本上解决“脱真贫、真脱贫”问题,一直是虹口在对口帮扶工作中的重要理念。
据了解,确立帮扶关系时间稍短的丘北县,原本就有种桑养蚕的历史,但受资金扶持、技术支撑、销路不畅等诸多因素限制,桑蚕产业始终没能为当地带去致富“甜头”。结合市场上丝绸面料和家纺产品需求量较大的情况,虹口区主动牵线苏州丝立方纺织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赶赴丘北深入考察,并与当地政府共同商议产业发展模式,最终推动当地桑蚕产业走上“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路子。由政府规划并投入一定的帮扶资金建设基地,企业则在此成立合作社,并吸收贫困户劳动力,全面提高种桑养蚕产业的种植管理和发展水平。
如今,丘北县桑园在地面积累计达到4500亩,种桑养蚕已成为丘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小小的桑蚕,给这座西南县城带去了大大的希望。
扶贫先扶智实现人才“增值”
重点帮扶产业发展,切实提升当地经济发展硬实力,这是硬道理,但帮扶协作不能单单只靠“经济”这一条腿走路,与之相匹配的人才软实力建设也必须同步跟进。惟有二者并驾齐驱,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持久的动力。
22年来,虹口区先后选派了169名党政干部、优秀教师、医生和青年志愿者等赴文山挂职、支教、支医和讲学,帮助文山人民办成多件实事、好事,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赞誉。
与此同时,虹口共为文山安排了212名干部人才到虹口各综合部门挂职锻炼和培训学习,累计培训文山骨干教师、医生和其他各类技术管理人才4148人次,其中的不少人已成长为带领群众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的骨干力量。
一片爱心让肢残人员获新生
由于历史原因,文山当地有不少因战致残人员,当年富宁县田蓬镇沙仁寨村全村87个人只有78条腿的实际情况,经各大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针对这一特殊现状,自2012年起,虹口积极推动市、区两级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开展了“行走的渴望——文山假肢安装工程”。
该工程的实施,不仅使肢残人员重新“站”了起来,而且变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家住小坪寨村的瑶族青年冯文奎,曾因肢残一直待在家里怕见外人,甚至产生“命运不好,只有一条腿、半条命,还不如死了算了”的悲观念头。自从安装假肢以后,他仿佛变了一个人,常和别人说:“上海就如同我的再生父母,让我重新站了起来。我要靠自己养活自己,不能天天依靠年迈的父母。”如今,冯文奎在当地办起了小卖部和小吃店,有了一份稳定的经济收入,也重新燃起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
据悉,仅2017年,虹口区慈善基金会就会同上海证交所公益基金会捐赠152.5万元,累计为当地的因战致残人员安装维修假肢200余条,让更多人重新站了起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