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松江区泖港镇积极推广湿垃圾资源化处置

2018-6-26 14:32:00发布86次查看

自从村里的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投入使用后,泖港镇新建村的村民们时不时会来这瞧上一眼。“村里的湿垃圾经资源化处置站处置后,就变成了有机肥料,这些可都是抢手货。”松江区泖港镇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张志锋笑着说。湿垃圾经资源化处置吐出的有机肥料,直接还民使用或还田使用,处置站每天分发肥料,村民可以随时领取。
近年来,泖港镇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及资源化处置,目前全镇范围内正逐步布点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随着位于新建村和徐厍村的2个日处置量为2吨的村级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于去年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泖港镇将在腰泾村建设1个日处置量为10吨的镇级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预计于今年年底前启用,并计划在五厍地区也规划一座镇级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到时候,全镇的湿垃圾都将统筹收运处置,湿垃圾高效生化处置也将全覆盖到所有行政村。”张志锋说。
徐厍村和新建村的保洁员每天早晚都会去村里“兜一圈”,自从村级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建成后,两个村的部分保洁员在做好道路保洁的同时还有了另一种身份——湿垃圾收集清运员。他们收集湿垃圾,再将其集中运至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全天能收集湿垃圾约1吨。
每天的湿垃圾清运量大,但保洁员的收集清运工作却并不繁重,这得益于泖港镇推行的“干湿二分”垃圾分类法。垃圾分类方法需具备可操作性,才能在农村地区“生根发芽”。家家户户门前都放置了两个桶,干、湿垃圾桶分开摆放,以能否腐烂为标准,村民将“会烂”的垃圾扔进湿垃圾桶,“不会烂”的垃圾扔进干垃圾桶。此前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未投入使用时,此类农村湿垃圾需由村民自行搬运至各村的农作物垃圾临时堆放点,通过田头积肥池积肥还田的方式处理。“我家住得离堆放点比较远,把垃圾搬过去浪费时间不说,还很吃力。”徐厍村村民沈阿姨告诉记者,简单又方便的农村垃圾“干湿二分”法,既省时又省力,减轻了村民们的垃圾分类压力。
“‘干湿二分’法的推行也扫清了垃圾分类全面推广的障碍。”张志锋说。经农户初分和保洁员再分,可腐烂垃圾进入简易堆肥或湿垃圾资源化处置通道,不可腐烂垃圾由区、镇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目前,泖港镇各村、居在实践中按照先易后难、先粗后细的推进原则,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引导村民,用村民乐于接受的分类方法实施垃圾分类投放。湿垃圾经过资源化处置可以减量约90%,剩下的10%就变成了有机肥料。”张志锋说。经过资源化处置,农村湿垃圾不仅能不出村就地处置,还实现了一次“重生”。湿垃圾生化处理机采用自动化处理系统,由工作人员在操作台上进行精细分拣,湿垃圾中其他细小杂物如石头、玻璃、塑料、金属等被一一拣出。分拣好的湿垃圾被推入进料口粉碎,通过脱水、除臭、除菌、烘干等工艺,再经过5~7天发酵,粉碎后的湿垃圾最终变成干泥巴状、无臭味的有机肥料。湿垃圾脱出的水则经过3层沉淀池过滤后,从污水管道排出。
“自家产生的湿垃圾到处置站‘走’了一遭就变成了有机肥料,仍旧能用到田里,或是拿回家给花草盆栽用,领取不限量也不限时,这样真好。”徐厍村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站里,结伴前来拿湿垃圾处置成品有机肥料的村民交口称赞。笔者从松江区绿化市容局了解到,全区正加大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居住小区安装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生化机,就地消纳小区、单位产生的湿垃圾,实现湿垃圾就地处置。目前全区正常使用的湿垃圾资源化处置生化机共48台,日处置能力为21吨。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