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研正在进行中。
在大调研中,区委书记曹立强既看到了新兴产业在区内的蓬勃兴起,也听到了企业在转型中的无奈和对政府服务的期盼。面对这些企业的“窗口期”,曹书记感到政府部门不能再“等一等”、“看一看”了。如何切实帮助企业发展,解决企业难点痛点?来看他的手记。
厚植高质量发展土壤
区委书记曹立强
区级机关作为离企业、离市场最近的“店小二”,能否第一时间响应企业需求、第一时间解决企业困难、第一时间关心企业发展,让企业成长的土壤更肥沃、发展的信心更坚定,需要我认真思考研究。
走访企业的腿要勤,才能把准企业的发展趋势
优化营商环境,党委政府要沉下心去,问需于企、问计于企。
大调研以来,通过实地走访和现场座谈,我看到了企业在转型升级中迈出的坚实步伐,新兴产业蓬勃兴起的良好态势,也听到了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无奈和期盼。特别是近年来新业态发展迅猛,政府部门如果还是固守“等一等、看一看”想法,宝贵的“窗口期”可能就在观望中一闪而过。
曹立强调研区内互联网企业
比如,在对区里的机器人企业调研时,我们了解到:
太敬机器人正致力于提升教育机器人服务的物联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提供商;
而庆科信息作为国内领先的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的科技小巨人企业,正面临业务拓展问题。
我们主动牵线,促成双方达成战略合作。
对待企业的心要热,才能坚定企业的发展信心
服务企业需要“身入”,更要“心至”,唯有真正把企业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不说“不能办”,而是想着“怎么办”,不说“没办法”,而是唯恐“水平低”,很多“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才能办顺办结办好。
比如,今年“两会”召开期间,一天晚上11点多,我还接到区内企业负责人电话,反映企业在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方面遇到困境,希望能帮助加强同相关部委的沟通。
我当夜就联系了相关负责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路径,切实做到“企业问题不过夜”。
帮助企业的招要实,才能解决企业的难点痛点
我在调研时经常听到有企业反映我们在简政放权上放的还不够,有的甚至是虚放实不放、挑肥拣瘦放……
对此,我们从“方便、快速、精准”入手,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和优化服务的“加法”。
比如,邀请群众、企业、第三方对行政服务中心政务服务“找茬”,查找工作流程、服务举措等方面短板。
取消区级自设行政审批事项,在全市首创为新设企业提供“网上申请、网上批准、网上预约、当场办结”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双厅联动”,制定“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专项工作方案等系列新举措。
全面梳理区各项政策扶持措施,针对企业需求,制定“3+5+x”产业政策体系和“三个一口”工作机制,企业普遍反映政策扶持“很解渴”、政策内容“看得懂”、政策申请“好操作”。
围绕企业集中反映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生活保障、人才政策落地等,推出“才聚普陀”计划,发放“普陀人才优享卡”,以“组合式”政策、“嵌入式”平台、“管家式”服务为抓手,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要通过补短板、抓整改、优环境,把市委、市政府各项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助力企业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