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街道积极开展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工作
2018-6-26 9:58:02发布116次查看
“组织关系在原单位,到社区找不到组织,没有归属感”“居住比较分散,学习活动形式单一”“受身体健康影响,参加党组织活动存在一定困难……”近期,五角场街道在“大调研”中发现,社区离退休老干部们对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的问题相对集中、呼声较高,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结合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工作开展专项研究,制订针对性的工作方案。
经过梳理,五角场街道共排摸到居住在辖区的离休干部有277人,退休干部2500多人,社区退休干部党员349人。通过“大调研”,让机关联络员在走访居民的过程中,充分了解离退休老干部需求,挖掘离退休干部资源,动员鼓励还没有“走出家门”的老干部到社区报到,积极参与社区团队活动,“激活”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
分类指导,建立离退休党组织
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工作,是五角场街道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结合“大调研”活动开展,街道干部认真学习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建试点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基层一线,虚心听取居民区书记对老干部工作意见建议,调研居民区老干部党建工作、社区文化中心老干部团队党建等情况。
按照“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参加活动、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街道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建立了“常规型”和“功能型”两类党组织。
“常规型”党组织即按照离退休党员干部的居住地单独建立党组织,将老干部编入新成立的社区老干部党支部,让老干部在自己家门口就近参与学习教育、参加社区活动、发挥个人特长。“功能型”党组织即在离退休干部社区学习活动场所,以及各类兴趣爱好团队、社团组织和志愿者队伍中建立党组织。
目前,五角场街道社区离退休干部“常规型”党组织已建成26个,“功能型”党组织达35个。
创新形式,完善学习教育制度
社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立后,如何确保学习活动常态、常新。五角场街道创新形式,完善“线上+线下”的学习教育制度,努力增强党组织生命力。
从3月15日开始,街道在“魅力五角场”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开辟了“老干部·正能量”线上专栏,每周二、周四更新。生活、学习、活动在五角场的社区老干部们,有了紧跟信息时代的无障碍交流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积极畅谈对党建发展的切身感受和理论思考,发表有深度、有影响的评论文章,彰显自我价值。这一平台如今已成为老干部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他们发挥余热,分享睦邻社区的美好生活,争做正面舆论的引导者、主旋律的推动者、正能量的传播者。
此外,五角场街道依托智能手机的发展,建立了老干部学习微信群,让大家能随时在群里发声、发文,相互学习交流,传递“退休不退党,退岗不褪色”的美好睦邻生活。
线上交流即时即刻,线下活动丰富多彩。五角场街道还充分利用“五区”资源,定期组织社区党校学习、老干部工作通报会等,进一步加强组织生活,开展各类参观学习活动,让社区离退休老干部走出家门,更好地了解五角场、了解杨浦、了解新时代的发展。
整合资源,健全服务保障平台
上海市肺科医院为老干部检查身体;东方商厦团委模拟家庭上门看望老干部……依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力量,五角场街道加强对空巢、独居、生活困难、行动不便等特殊困难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关爱帮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为进一步细化、优化服务,增强老干部对党组织的向心力,街道整合社区卫生中心、睦邻中心、为老综合体等资源,搭建完善老干部服务保障平台,更好地为离退休干部满足居家养老、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和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街道还充分挖掘区域单位资源,推动复旦医学院学生与老干部结对,开展“模拟家庭”活动,定期上门为离退休干部提供精神慰藉和健康管理,让老干部切实融入社区“大家庭”。
五角场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结合“大调研”工作,了解更多离退休老干部需求,引导老干部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在社区管理中积极发声,引领社区正能量,共同助推杨浦“三区一基地”和“魅力五角场、创智新家园”建设。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