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毒品拉入灰色人生的音乐才子:“吸毒是对人生和事业的亵渎”
2018-6-25 16:39:13发布101次查看
东方网记者李欢6月25日报道:殷高路2号,是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上海,所有被公安机关处以强制隔离戒毒决定的吸毒人员都须首先送到这里,完成脱毒治疗后,再转送司法行政部门的戒毒所继续执行强制隔离戒毒。
2016年以来,上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共收治吸毒人员10000余人次。需要指出的是,计数单位是“人次”而不是“人”,因为部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再次吸毒,因此仍存在反复戒毒的现象。
曾活跃在舞台上的音乐才子邱林(化名),已是第6次被送进殷高路2号的大门。出身音乐世家的他受父母影响,从小开始学习萨克斯,14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部队文工团,并很快崭露头角。那时,他演奏的萨克斯曲目《茉莉花》曾获得业内一致好评。
17岁时,邱林从文工团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在校期间,他组建了名动一时的乐队。当时的邱林,在别人眼中俨然是前途一片光明的“音乐才子”。
就在他的人生步入辉煌的时候,却不知悲剧也由此拉开了序幕。邱林回忆,自己第一次染上毒品,是在千禧年跨年演出的后台,“我当时感觉有些不舒服,一个朋友给了我一小包东西让他试试,说可以缓解病痛。我不知道那是什么,用了之后感觉身体很轻,演出也很成功。从那之后,我就迷上了那种感觉。”
邱林接触的正是海洛因,这偶然的错误选择,使他的人生步入了灰色地带。他说,从这天起,曾经那个整天钻研音乐的男孩子不见了,变成了一个总是浑浑噩噩,处处满嘴谎言的懦夫。
由于演出经常迟到,精神状态欠佳,邱林最终被乐队开除,邱林的父亲也因为他吸毒的事突发心脏病离开了人世。生活一塌糊涂,邱林却没有及时悔改,反而开始在毒海沉浮,在强制戒毒所里五进五出。
“如果不是毒品,相信我的人生会有更多可能。”邱林不无悔恨地说,吸毒是对自己人生和事业的一种亵渎。
明天是“国际禁毒日”。近些年来,禁毒宣传铺天盖地,但值得警醒的是,当前我国毒情形势依旧严峻复杂,毒品犯罪仍然活跃,并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隐蔽性明显增强。
据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缉毒处副处长童铭介绍,目前,化学合成类毒品是上海毒品消费主要种类。毒品市场主要以冰毒为主,海洛因逐步萎缩,另发现大麻、可卡因和其他精神麻醉药品混迹其中。
2017年,全市共缴获以冰毒和氯胺酮为代表的合成毒品同比增加18.1%,占缴毒总量的64.1%。冰毒类毒品犯罪活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成为上海公安机关打击毒品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
童铭介绍说,除了以往常见的贩卖、走私、非法持有、运输毒品以及容留他人吸毒等犯罪活动外,网络、私密场所聚众吸毒和网络贩毒屡有发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吸毒涉毒案件多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勾连、传播,毒品交易方式向利用网上支付、物流发货、快递及同城专人快递等代买代送方式转变,涉毒违法犯罪活动隐蔽性进一步增强。
上海公安机关近年来对毒品违法犯罪打击成效非常显著。记者获悉,今年1月至5月,全市各级公安机关共侦破毒品案件1046起,查获有吸毒行为人员6217人次,共对3018人次吸毒成瘾严重人员实行了强制隔离戒毒。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