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我们专业成长——记洛川学校音体美学习共同体
2018-6-25 0:00:00发布156次查看
在学校新一轮的五年发展规划方针引领下,本着“和而不同,美趣各异” “共同体的共同愿景”的方向,我们音体美学习共同体在这一年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共同体愿景的制定、授课听课评课、比赛活动的筹备举办等等一系列的研讨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促进了我们的专业成长。
制定学习共同体愿景、提升教师定位
我们以学习共同体的愿景:美声、美体、美心为导向,完善学习共同体的“五项修炼”,并且在专家的引领下,通过团队的学习,资源的共享,我们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艺术素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标,切实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打造学校特色,也实现了个人愿景。
二、实施共同体提升计划,促进专业成长
1、解读课程标准,学习课程标准,按年级和学期了解各学科的基本内容ⅰ、基本内容ⅱ、拓展内容、研究型课程内容组合及其特征,加深了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系统思考和把控,有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
2、我们紧紧围绕 “美声、美体、美心”主题积极进行探讨研究。组内老师积极参加《第四届“普陀杯”教师专业能力评优活动》,组内开展了听课、评课等一系列研讨活动。通过活动,互相学习,教师在活动中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在教师的教学中得到进步。同时积累了一批优质的教案、教学设计和课件。
3、开设了艺体体验园的拓展课程。唇中旋、舞动的键盘、沪剧你我他、喝彩沪剧人、美术设计入门、儿童装饰画、线描课程、体育田径小健将、长跑小达人、灌篮小高手等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拓展活动中培养艺术素养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激发其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开展形式多样的艺体活动:1)、有作为红心永向党 童声筑新梦——纪念建军90周年军歌嘹亮 大汇演营造“班班有歌声、人人唱经典”的浓郁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校园文化建设。2)、有“童心绘榜样”的活动,学生绘制了几百张好人好事事迹的美术作品,也获得了一些成绩:优秀组织奖,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等。这既是一次美术比赛更是一次很好的德育教育。3)、有组内齐心协力,开展学校体育活动,9月体育活动节,有各种个人挑战赛,也有年级团体赛,10月学校举办了秋季运动会,除了传统竞技类比赛,还设置了许多趣味类体育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使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
三、聚焦课堂,“授、听、评”相结合。
课堂是教师贯彻课程改革的出发地和落脚地,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我们以青年教师郑凌玮校内公开课为载体,通过组内教研活动,我们首先帮助郑老师理清思路,对二年级的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对学情进行了精准的分析,然后确定教材内容,大家共同探讨,根据教材内容和进度,确定了教材的重难点、教学法、以及辅助器材的选择。通过试教,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第一、讲解动作要言简意赅。在上课的时候,为了加深学生对整个动作的了解,先示范给学生看,然后组织学生做原地投掷的徒手练习,但是效果不佳,二年级的学生受周围环境影响,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地方容易出错。那么每节课的要求减少,例如第一堂课只要求掌握正面、单手肩上的动作就可以了。其它技术动作都在之后的课堂中进行教学,强化练习。第二、教学方法。投沙包的难点就是如何掌握好出手的角度,尤其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一点更重要。很多学生初次接触投掷运动,发力的方向都一无所知,不是方向偏了,就是砸地的。在教学的时候,要设置情境,引导他们投掷方向,让学生有意识的向前上方投掷。第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引导课中,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体验那种投掷方式最远,然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自主练习过程中,充分开动脑筋,提高运动成绩。在低年级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课堂,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整堂课的各种投掷体验活动中去,师生间没有隔阂,制造出一种民主的氛围。并且邀请专家段老师的来听试教与指导,进一步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课中教师语言的规范和简练。
通过试教→组内评课、反思→再次试教→组内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公开课展示。在这个三阶段两反思中,我们陪伴着郑凌玮老师共同成长,郑老师也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在这一轮的共同体活动,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课堂教学的把控。在持轻物投远”一课中有几个成功之处:1、课中创设游戏情境,以一首简单富有活力的韵律操—少林英雄,拉开了序幕。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2、亲身体验,游戏贯穿始终。在课的主题部分“持轻物投远”。看看谁的球投得远。他们在玩中学、玩中练、玩中体验着体育课的童趣、情趣、乐趣之所在。 3、主动参与学习,互动其乐融融。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尝试练习—积极思考—同学展示—发现错误—正确练习),共同参与的效果,充分体现“现代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体”的精神。
四、我们的体验与收获
1、我们的体验:
我们是一个合作共进的共同体。组内营造了积极向上、合作共进的“团队型”教研氛围,在专家引领下,大家有意识地通过实践和反思,自觉应用一定的教育学理论去解决不断出现在课中的问题,所有教师在个人钻研基础上、在共同体活动中、在良好教科研氛围中走向专业成长。
我们是分享经验与成功的共同体。组内开展教学研讨 活动。大家学习了如何评课与授课,相互传授教学经验,改进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2、我们的收获:
加强了交流,开拓了视野。个人在教学过程中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常常是有局限性的,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与他人进行探讨交流,思想与思想的撞击才能产生新的火花。在共同体的活动与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开阔了,思路清晰了,科研的信心也加强了。
明确了教科研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学校的教学科研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搞科研的最终目的在于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经验总结起来,然后再把这些再次放到教学实践中去,以实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双重目的。
学会了反思。通过共同体的教学实践和研讨活动,我们增强了研究意识,提高了我们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了自我反思,在教中学,学中用,思中悟,并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逐步的提高了自己对课的设计能力,提升了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始终以我们学习共同体的愿景:美声、美体、美心为导向,砥砺前行!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