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我们的成长故事——记洛川学校初中语文学习共同体
2018-6-22 0:00:00发布119次查看
一年时光,短暂而漫长,洛川学校初中语文组在丹桂飘香中结成学习共同体,长沟流月,又于四面荷风中走向成熟。 学年初,我们共同体组织书展活动,以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为契机,以读书活动为载体,从《古文观止》到《文章例话》等,广泛涉猎,深入研读,不断探索文本解读的方法,总结有效的路径,努力夯实基础,“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我们深深地懂得了这样朴素的道理。 随着教学的开展,一系列的困惑与问题摆在了共同体全体成员的面前,如学生课内古文习得到课外古文拓展间能力的迁移问题,课内现代文中心的把握至课外现代文主旨的归纳间触类旁通的问题,课堂讲评作文的按部就班与考场命题的思路重设两者间的融合问题等。固然,无厚实的基础定无高效的教学指导,无高效的教学指导也必然无学生的举一反三与自觉生成。但这一切得遵循一个标准,那就是课程标准,通俗意义上讲就是《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所述要则。领悟其精神内涵,就有提纲挈领之效。基于此进行教学,就能纲举目张。 于是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们共同体进行了基于标准的语文学科教学要求的解读。共同体成员分成四个小组,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依次对教学要求逐一进行了细致的剖析,通过共同体内的多次充分交流,对教学标准达成了初步共识。标准的解读规范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使之更科学,更严密,更具体系。 而后,我们进行了相关实践,在学校的安排下,先是共同体成员各自学生作业的精妙设计尝试,虽然像样的设计要不断通过许多量表的检测,尝试的过程繁复枯燥,但也让师生都乐在其中,共同体成员觉得让学生爱上作业或许也能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 有了之前的尝试准备,根据学校的要求,我们共同体开展了“我们的考试,我们的命题”命题能力提升活动,针对中考(考试)进行了命题研究,大家群策群力,精诚合作,完成一套中考语文试题。韦彭两位老师负责文言文部分的内容,马李两位研究说明文,郑老师和周老师专注于记叙文题型,孙瞿命制“综合运用”部分,大家齐头并进,有命有审,命题审核交错相通,初分再总,比照标准,不断删改增补,数次合议,一套中规中矩、难易相宜的试题最终成形。这样的实践让抽象的标准、形而上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变得更具操作性,可行性进一步增强。 第二学期,共同体仍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在学校的支持下,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为突破口,切磋教法,提炼学法。共同体以彭老师的实践课《黠鼠赋》为观摩样例,探究文言文的教学重难点,优化学生的文言文学习经历,有吸收借鉴,有质疑切磋,各个层面的交流互动都收效甚佳。 共同体的第一次研讨主要聚焦学生学情,彭老师设计了预习任务单,突出重难点字词的学习,并通过数字教材的云笔记功能共享给学生。第二、三次研讨则关注文本内容的解读以及数字教材在优化教学步骤上的作用。课后,彭老师与共同体其他成员都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彭老师认为精准地预估网络环境下的学情至关重要,这能提升课堂效率,更突显教学重点。其他成员也指出,落实字词的方法可多样化,以虚词来体会文本内容情感等手段也值得尝试。 这一学年,在学校引领下,共同体在自身积淀、标准解读、命题研究、课堂实践及信息化整合等方面都有了可观的进步,成员们也深有感触。李老师说:“在共同体活动中,尤其是参与彭老师数字教材应用课《黠鼠赋》的研讨后,真切感受了互联网+时代的课堂,正以活泼有效的师生互动代替传统的知识灌输与接受”。韦老师展望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把共同体中学到的方法、经验与体会运用到自己教学实践,为语文课堂教学创造出新的活力。”“在学习共同体的帮助下,教学设计一次比一次精准,一次比一次深入。”彭老师如是说。周老师也表示要“用数字化的合作学习提升师生研读的自主性。”马老师由此获得了启发,将《百合花开》这堂课与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的整合…… 再次回顾我们初中语文学习共同体愿景:信息让浏览愈深广,合作使研读更自主,内蕴助人生至和美! 佐藤学教授的话又涌出心田,他说:“……身处学习共同体中,可以感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帮助的温暖意向……”愿共同体成为我们乘风破浪、直济沧海的云帆!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