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新区36个街镇,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个个党建服务中心。从区中心到街镇中心再到居村家门口服务站,就像是一根红线,贯穿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始终。
党旗飘处别样红。这是浦东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需要。党建服务阵地体系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在浦东全覆盖、高质量地创新发展,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坚强保证。
红色阵地
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有一个“红色礼堂”。这里被誉为社区党建的新地标。400平方米大厅布置得分外庄重肃穆,鲜艳的红旗悬挂在会场两侧,闪亮的红五星投射在主席台的党旗上,红润展厅内展示着反映两弹一星功臣、志愿军老战士、劳动模范和志愿者等四个红色团队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照片。
在这一方红色阵地里,除定期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外,还经常举办各类党日活动,每次活动党员们都佩戴党徽,聆听《红旗颂》、演唱经典红歌、重温入党誓词,每年有4000多名党员到这里来接受党的传统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
党建服务中心是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支撑,更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这几年,浦东新区在党建服务中心建设中,十分注重突出政治引领功能,通过突出设计场所的庄重感、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完善制度性安排,确保仪式感教育的长期、长效和常态开展。这是党建服务中心区别于其他服务中心的最显著特征。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书院镇党建服务中心。这里拥有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和服务群众等五大功能,是一个开放型、集约化、共享性的区域党建平台。“主题展示区”运用“三色”系列板块记录了书院党建的历程,“红色记忆”呈现书院本地区党组织渊源历程、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绿色田园”由追寻农耕、致富农社、乡愁农庄三部分组成,“蓝色梦想”展示了书院党建的过去和未来。
在这里,桃园村为有着6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颁发荣誉证书,在这里,舒馨居民区党支部牵头与12家单位进行党建联建签约,在这里,丽泽居民区组织老党员走进党建信息阅览室,品读经典、锤炼党性。还有一些党支部组织党员来到党建中心,重温入党宣誓。“走进这里,感觉来到了一个党组织的新家。”一名老党员说。书院镇党委有关同志说,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是一个红色阵地,它的建立,标志着书院镇党的基层建设有了新的载体、新的阵地和新的支点。
上海市委出台“1+6”文件以来,区委组织部按照区委关于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要求,着眼于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以区中心为重点的党建服务阵地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在浦东全覆盖、高质量创新发展,为深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坚强保证。
金杨新村街道把打造党建载体,建好红色家园,作为近年来夯实基层党建的基础。在党建服务中心的设计上,以丰富的党建元素为基本配置,红色主调打底、党建符号点睛、主题宣传填充,使党的形象“可视化”,形成浓厚的党建氛围。分设的仪式教育区、休闲阅读区、党史展览区、组织生活室等功能板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阵地。在这些区域,专职工作人员、党建志愿者全天候“坐班”,协调联络基层党组织共同打造联建联盟,在党员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优势资源共享、服务居民群众等方面开展共建联建,实现了“联学”、“联动”、“联优”。
临港作为上海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通过建立党建服务中心,开展有效的共建活动,完善了互助式、联动型的载体,实现未来临港区域化党建的长效常态,发挥中心平台载体作用。以区域化党建为工作阵地,为建设未来“科技之城”、“旅游之城”、“宜居之城”的临港提供坚强合力和有效保障。南汇新城镇党建服务中心与辖区内高校、园区、社区积极合作,打造联动服务平台。目前已有“电机学院科学商店”、“梅园婚恋工作室”、中阿交流协会上海办事处、劳模工作室、临港青年中心工作室、“临港双创”驿站等服务机构入驻。
服务平台
党建服务中心是一个以党建为引领的综合性为民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凝聚其中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全域化、办事全留痕、开放全时段、资源全共享,是从区级到街镇级层面党建服务中心运行的最大特点。
立足全域化,打造精准便捷的服务平台。近年来,随着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浦东以党建服务中心为切入点,整合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等七大类服务,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区标准相统一的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活动在家门口参加、服务在家门口享受、爱心在家门口奉献。
办事全留痕,打造规范高效的管理平台。整合街镇层面的“全岗通”社工助手系统和居村层面的“电子台账”系统,“一次录入、多点共享”,大大提高了“全岗通”的服务成效。通过首问接待、民情走访、热词分析等功能,帮助更加精准地提取居民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切实有效的服务和活动。
开放全时段,打造实时动态的监督平台。按照新区、街镇、居村三级体系逐层追溯、检查,数据实现了由面及点、由单项到综合的汇聚,更好地为第一时间掌握基层情况、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资源全共享,打造供需对接的互动平台。以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共享为目标,推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按照项目化运作的办法,推动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主动认领项目、回应需求、精准服务。
沪东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各条线资源,以“承接上级要求、满足基层需求”为导向,成立了浦东首家定位于“家+满意”的“群团之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推动群团改革在基层的落地。“群团之家”成立后,街道工、青、妇与党建中心、阳光驿站等相互之间随时随地共享活动资源,形成了各个部门有分有合、主次分明的良好工作氛围,完善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实效,做实做强了“微心愿”、技能比武、“团聚金邻”、心灵驿站等群团工作服务品牌。
全面对接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和设计全区党建服务阵地网络,做实、做强、做亮街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强化了居村“家门口”服务站的党建服务功能。最近,在已全面贯通的浦东22公里滨江岸线,党的阵地正在加快建设。区委组织部会同东岸集团,主动对接和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和标识明显、功能完备、运行规范、服务有效的要求,加快建设滨江“家门口”服务点,一个链式分布、标准化设置、区域化运营的滨江“家门口”服务带正在形成。
党建服务中心具有受理、服务的特性。一方面,通过建立一口受理、首问负责、全时预约等服务制度,体现党员群众表达诉求、获得资讯的服务功能;另一方面,通过宣传手段全方位展示落实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成果和形象的窗口功能,形成了一张党建服务的阵地网。
洋泾街道党建服务中心为实现对街区各类人群的精准服务,在星月集团的“星空间”内设立了党建服务站。街区党建服务站以党建为引领,下沉群团服务等23项家门口服务的系列内容,实行各类服务一口式受理,实现对街区所有人群的社区事务咨询、活动策划安排、志愿者管理和民情收集,推动党建和工、青、妇组织的建立和有效运作。
党建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享受到政务、党务开展带来的实惠,从而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发挥作用。现在,党建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延伸到了居村最基层。
川沙新镇七灶村的党建服务站点被村民们誉为是“家门口”的好帮手,现在,在村宅之间,服务触角延伸到了最末端,一个“10分钟党建服务圈”正在形成,为村民们提供着各方面的精准服务,涌现了一批实事型、帮困型、科技型的服务站点,在为民服务领域各尽所能,各显神通。
精神家园
在服务中锤炼党性,在志愿里实现价值,一家党建服务中心就是一座大熔炉,一个家门口服务站就是一所精神家园。浦东新区党建服务中心的建立运行,激发了社区党员干部“以民为本”的工作态度、“以家为先”的志愿精神、“以助为荣”的雷锋情怀,在创优争先、两学一做、社会治理、大调研等中,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显现。
川沙新镇有一家“老毛工作室”,带头人是一位名叫毛柏松的退休党员干部。近年来,几位曾经长期在民生保障战线“摸爬滚打”的“老法师”,利用资源广,政策明,业务熟悉,经验丰富的特长,在就业促进、劳动用工、征地安置、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苦干实干巧干,为当地解决了不少难题,维护了一方稳定。五违整治向来是社区治理中的老大难。老毛工作室见难就上,主动配合,他们东奔西走,来到一户户有违建现象的居民家中,宣传拆违政策,讲清当前形势,许多违建户在老同志们的劝说下,主动拆除了违建。
北蔡镇是居民居住导入区,人口多,情况复杂。历年来从市区动迁安置而来的新疆回沪人员有630多人。由于这个群体年龄偏大,患大病的人员比较多,一定程度上使得他们陷入生活困难和经济窘境。莲溪一居有位名叫朱大军的新疆返沪人员,2008年开始患上了甲状腺癌,10年以来,镇信访干部陈孝良经常向他伸出援助之手,鼓励他安心养病,叮嘱他及时治疗,目前朱大军的病情得到了稳定。几年来北蔡镇维稳和信访工作都做得比较成功,并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这是和陈孝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傅余贤是上钢新村街道雷锋驿站的负责人,从上钢三厂退休后,始终坚持“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服务理念,即使是在老伴被查出大病,经历了手术、化疗的极其困难时期,他依然坚守在雷锋驿站,做到了家庭和志愿服务两不误。正是在志愿岗位上的突出表现,荣获了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和浦东新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的称号。
曾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川沙新镇居民顾祖恩,以侍奉牺牲战友50年的事迹广为人知。近几年来,他不吃老本,再立新功,进学校、去军营、下社区,上“道德讲堂”,以亲身经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传播正能量,以一位退伍老兵的形象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他说,“从志愿军到志愿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履行承诺,传播正能量,是共产党员的一生承诺。”
顾祖恩现在建立了一个名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微信朋友圈。25名“圈中人”个个大名鼎鼎,包起帆、周传金、孙瑛……各路浦东英模通过网络,为传播社会正能量走到了一起。“我年龄大了,不会这些‘新式武器’,回来就向小辈学。想不到现在真管用,我们经常联系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