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徐汇中学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在崇思楼4楼进行成立仪式暨第一次备课组活动。活动邀请了上海中小学新科学新技术创新课程平台总负责人、上海师范大学科技策划与传播中心主任秦浩正教授莅临指导。会议由科研与课程发展中心主任、特级教师史莉莉主持,吉姿副校长和全体科技创新课程授课教师出席活动。
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涵盖了我校21门“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26位授课教师,由张德贵老师担任备课组长。
活动第一个议程,由吉姿副校长宣布我校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正式成立。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是教学管理的一大创新,它是跨学科教研的创新与尝试,受到了教育局和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的建设与发展,促进学校工程素养特色高中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学校“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
活动第二个议程,由备课组长张德贵老师组织了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第一次备课活动。本次备课活动围绕四个核心任务展开:①“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校级课题申报;②“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评价方案建设;③ “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单元教学设计;④“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实验室简介修订。张老师以自己开设的校本课程为例,向大家介绍了其校级课题“高中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以《多彩的功能膜》为例”的开题情况。随着新科学、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基础型课程已无法完全满足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肩负着时代的历史使命,需随时根据当代社会的发展对未来教育作出预测,并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宗旨,调整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课程。张老师作为化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在“双新课程平台”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支持下,尝试开发适用于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科技创新课程《多彩的功能膜》,并探索可推广的高中创新课程开发及发展的模式。同时,张老师也从评价理念与具体要求两方面交流了对于“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评价方案建设的几点想法。
随后秦浩正教授对本次活动进行点评和指导。秦教授高度肯定了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成立工作的价值,这是学校对于课程发展顶层设计的具体体现。从今天的备课组活动中也发现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规范性较强,这有利于学校科研的长期发展。同时也建议教师们要重视文献综述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要善用知网等权威平台。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定要与学校发展大方向一致,研究的问题也不能太大,要聚焦而明确,体现校本化。关于“工程素养培育”特色课程的评价方案建设框架,秦教授建议在张德贵老师提出的评价内容、评价方式和评价标准三个维度基础上,再增加评价目的板块。即明确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诊断、鼓励还是选拔作用等等。评价本身也是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重视评价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最后吉姿副校长代表学校感谢专家提出的宝贵建议,并表示科技创新课程备课组将一起努力,根据专家意见及时调整课程发展内涵,争取将“工程素养”打造成汇学的名片与王牌,使徐汇中学成为未来更多工程人才的摇篮。
(摄影:汪洋;责审:刘长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