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0729号提案的答复
2018-6-21 20:30:32发布94次查看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基。近年来,市政府相关委办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围绕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的目标,加快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从加强组织规划、推进产业协同创新、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引导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黄国平委员的提案分析了制约民营企业投入实业、聚焦科创的环境短板,提出了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造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等具体建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围绕“聚焦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建议,近两年,市科委会同各相关委办局制度先行、平台支撑、网络布局,体系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制度层面,根据国家部署,结合上海实际,对标国际技术转移经验,2017年6月1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正式实施,破解“有权转、愿意转、如何转”的制度性瓶颈,基本解决了成果转化动力问题。2017年6月20日,《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2017-2020)》(沪府办发〔2017〕42号)发布,行动方案着眼于解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能力问题。2017年12月26日,全市层面建立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联席会议制度,协商与解决有关的瓶颈问题与制度障碍,联席会议由周波常务副市长担任召集人,全市15个委办局主管领导为成员。2017年9月28日,技术转移服务业首次被纳入《上海市新兴行业分类指导目录(2017)版》,技术转移这个行业被正式“正名”。在实施层面,积极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生态,通过激发企业创新需求、完善高校院所体制机制、培育发展专业化机构、搭建转化功能型平台、丰富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布局国际技术转移渠道等路径,营造更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生态。强化闵行作为科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的功能定位,创建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本市已有杨浦区、徐汇区、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中科院微系统所、宝武集团等7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实现了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三个类别的全覆盖。其中,高校类示范基地的建设任务包括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等内容。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进一步加大了加速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交大知识产权公司累计促成技术持股项目13项;复旦大学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积极探索第三方专利评估后挂牌交易、国际合作推进基础研究等促进成果转化的方式。为推动产需对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市经信委加强规划引导,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出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50项举措,建立市级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市区联动、引导资源、资金、资产流向,推动全市工业投资由负转正,2017年全年增长5.3%;新设工业强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专项资金,运作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投资基金,推进产融合作;编制《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目录》、推进“三首”工作(装备首台套、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促进创新产品走向市场。
围绕“打造协同创新机制,构建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格局”的建议,根据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安排,本市立足为国家探索科技成果研发与转化经验,在微电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类脑芯片、石墨烯等领域已推动首批6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2018年5月1日,《上海市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实施。该平台主要功能包括:支撑产业链创新,形成对产业链各环节研发与转化过程的技术服务供给;支撑重大产品研发,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攻关及应用等;支撑创新创业,以资源汇集和专业科技服务为抓手,为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引导和支撑。功能型平台建设运行将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注重引导社会各方资源参与。市经信委开展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创建工作,面向产业前沿及共性关键技术,鼓励各类主体协同创新,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公司+联盟”等组织模式,加强创新要素的流动互通和科技成果孵化和转化。
围绕“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建议,市政府各相关委办局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领域配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此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着眼于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提高科技创新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目前本市科技金融创新取得积极进展:一是科技金融创新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实施意见》发布后,上海银监局、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上海保监局等单位都专门出台了推动科技金融创新的政策意见,在信贷服务、资本市场、保险、股权投资等方面积极开展金融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再发展。二是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完善,不断发挥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科创板作用,目前已有七批172 家科创企业成功挂牌,挂牌企业分布于先进制造、节能环保等15个新兴行业,融资总金额19亿元;建立覆盖全市的科技银行网络,推动商业银行设立重点服务科技产业的科技支行、科技特色支行和专属科技金融部门。目前本市已设立科技支行7家,科技特色支行91家,专营小微企业分行3家,小微专营支行396家;三是发挥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作用,进一步完善担保基金管理制度,拓宽政策性担保范围,扩大融资担保规模,截至2017年末,担保基金已与38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累计完成担保项目7133笔,担保贷款额109.79亿元;四是成立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首期募资规模65亿元,已成功签署了第一批意向项目,重点投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环保新能源等行业;五是科技金融服务和产品不断创新,鼓励商业银行联合股权投资企业以“信贷投放”与“股权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投贷联动融资服务模式创新。2017年末,上海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贷联动项下贷款存量家数315户家,同比增长72.13%;贷款余额合计60.90亿元,同比增长133.06%;推出了专门面向科技中小企业的“科技履约贷”“科技微贷通”等创新金融产品,由政府、银行、保险共同对贷款损失进行风险分担,提高无抵押、无担保中小企业和双创企业的信贷可获得性,2017年全年共完成科技贷款37.48亿元,同比增长28.4%;贷款企业630家,同比增长7.5%。
下阶段,市政府各相关委办局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充分吸收采纳委员建议,强化服务、完善政策,以营造良好的“双创”环境为主线,以增强为创新主体的服务能力为重点,以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在上海闵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双创示范基地推进实施先行先试的政策举措,推动建设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促进科技与金融联动发展,持续推进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感谢您对本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8年6月13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