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汇实验学校邀请到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陈文忠教授,陈教授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国学的人文品格与教师的经典素养”的人文讲座,此次讲座由学校人文道德宣讲志愿者金中伟老师主持。
陈教授首先从两句名言“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 (章太炎)和“教师的学问要从源头之处立脚。”(钱穆)从教育的根本与教师的学问角度对课题进行释题。
陈教授讲了三个内容:
一、读一部经典,把握国学体系
国学体系中,陈教授首推《三字经》 ,袖里通鉴纲目,千古一部奇书。若能句句知诠解,子史经书一贯通。
陈教授阐述了《三字经》呈现的儒家教育理念,作为国学微型百科和古代励志大全在伦理道德体系中的意义。
二、辨两个问题,回答读经理由
问题之一:传统学问即人文学
从传统学问的人文品格是“生命的学问”,到人类文明的双轮发展: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科学依据与人文依据。
问题之二:今人为何要读古书?
陈教授首先引用了两名中国古圣人的话 “告诸往而知来者。”(孔子)和“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老子)来说明人类文化的古今相通——这是“一个母题”,是文化的“生命本质”, 文化是生命实践的反思与升华,决定了人类文化的层累重叠性。我们在重复孔子的生命,孔子是我们精神的爷爷!
“时代在前进,但每一个人都得从头开始。”(歌德)生命的重复,决定教育的重复;教育的重复,要求经典的重读。
三、开一份书目,教师的经典修养
中国文化的根源性经典是五经、七子、三玄和四书,是中国“轴心时代”的原创经典。“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梁启超)
为此,陈教授推出了中国学人“最最低限度”必读书
一篇《三字经》:中华文化的微型百科;
一部《论语》:中国人思想观念的总源头;
一部《老子》:中国人辩证智慧的总源头;
一部《史记》:中国固有文化的百科全书。
最后,陈教授以“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教师的学问要从源头之处立脚”作为讲座的总结。
“国学”是中国学人对于人生问题进行系统反思的精神成果,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心灵结晶,也是五千年来中国人赖以安生立命的精神资源之所在。金中伟老师在点评中这样概括了陈教授对于“国学”的认识,“国学”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人文素养之一,也必将是教师“传道”最重要的精神火种。
2018年6月19日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