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大风!惊雷!
6月19日,上海正式入梅。
面对梅雨季的到来,最让人烦心的就是湿漉漉的天气了。
暴雨总是来得让人猝不及防,鞋子、裤子湿了一遍又一遍。
也许你会觉得鞋子湿了不是什么大事,但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很可能会让你进医院。
梅雨季节淋雨当心“热伤风”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一般的感冒、咳嗽都不算病,稍微撑个三五天就没事了。
李女士就是这么想的,以前的她也是这么做的,可并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
去年梅雨季的一天,李女士早早地出了门去上班,忘了带伞,可没想到下班的时候竟碰上大雨。等了几分钟后,虽然雨势减小,但丝毫没有停的意思,想快点回家的她,就冒着雨回去了。
到家后,李女士的衣服、鞋子几乎都湿透了,她赶紧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
当天晚上,她开始觉得头有点晕。“第二天,还是觉得不舒服,人也没什么力气,就用体温计量了一下,结果发现自己已经发烧了。”
因为白天要上班,又想着只是感冒而已,李女士就自己吃了几天感冒药,没有去医院看病。之后的几天,她的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几天下来,烧一直退不下来、咳嗽也日益严重,李女士这才去了医院。
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她的感冒已经发展成了肺炎。
普陀区中心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朱林筠介绍说: “这名患者出现肺炎,很可能就是因为‘热伤风’。梅雨季节‘热伤风’病人比较多,很多都是因为忽冷忽热受凉导致的。尤其是很多上班族淋雨后无法及时更换衣物,到了公司一吹冷空调,局部黏膜抵抗力下降,外加空气中细菌、病毒增多,就容易出现‘热伤风’感冒。”
据了解,“热伤风”常见症状是头晕、头胀、全身酸软、喉咙痛、咳黄浓痰等,加上黄梅天气候潮湿闷热,空气中细菌、病毒增多,人的体感不适度也随之增加,会导致休息不好、食欲不振、抵抗力下降等,所以‘热伤风’的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且容易出现扁桃体炎、咽喉炎、肺炎等并发症。
每年的梅雨季节,突然一场大雨就会让在外面的人全身上下变得湿漉漉的。那么,怎么才能避免感冒生病呢?
朱林筠介绍说:“对于一些抵抗力较弱的人来说,淋雨后要想不生病,尤其是在这个季节,很难做到。感冒就是因为淋雨后受凉了,因此要想避免感冒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让衣服、鞋子湿掉,或者是湿掉后立即冲个热水澡,换身干净的衣服。最不可取的就是淋雨后,湿衣服、湿鞋子一直捂着,最近气温还不算低,即使湿了也不会觉得太凉,所以很多人会掉以轻心。此外,很多上班地点现在都还开着制冷的空调,如果穿着湿掉的衣服、鞋子吹空调或者吹风扇,则更容易生病。”
医生建议,衣服、鞋子湿了之后有,要及时更换,越早越好。
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冲个热水澡,或者用热水泡下脚,还可以泡些艾叶水用来泡脚驱寒,也可以煮些生姜水、喝些热水来去去寒气。
在没有以上条件的情况下,比如在公司上班,那么你可以去附近的便利店买些泡腾片,冲水服用,也能预防感冒,或者多喝些热水,让身体暖和起来。
重要的事情再说一遍,千万不要捂着湿衣服、湿鞋子吹空调!
做好这些安然度过“梅雨季”
雨天最容易湿的就是鞋子了,那么应该如何应对呢?
最最简单的,当然就是选择一双不容易湿的鞋子,或者在包里随时备着一双防水鞋套,以防万一。
同时,在公司准备一双换用的鞋子或是放置一个小巧的烘鞋器,如果遇到鞋子不小心湿掉的情况,可以尽快找到更换的鞋子,或是把鞋子烘干。
朱林筠介绍说:“如果不幸淋了雨。而且已经出现了感冒的早期症状,例如头晕头胀、鼻塞流涕、咽喉肿痛等,则要及时休息,多喝温开水,注意开窗通风,及早就医,以免引发更为严重的疾病。”
“最近早晚和白天的温度相差较大,要及时增减衣物,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以免感染。调整作息,晚上不要熬夜。同时,平时还是要多多锻炼,增强体质,建议小孩、60周岁以上的老人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等定期去打肺炎疫苗、流感疫苗。”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正处于世界杯期间,很多人都熬夜看球,外加喝啤酒、吃小龙虾、吹空调,这种日夜颠倒的生活很容易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使得细菌病毒乘机而入。
因此,要想健康度过梅雨季,一定要注意休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