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区科技馆探索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有实效
2018-6-19 14:01:55发布91次查看
据崇明区消息:当科学“遇上”户外游,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前不久,区科技馆开展“小崇明探生态”户外科学考察活动,妙趣横生的科技体验项目顿时成了抢手货。孩子与家长在科学老师指导下,体验了“不一样的科技馆”。
带领孩子深度游
当日,20个家庭在区科技馆内一早集合。孩子中年龄最大的9岁,最小的只有5岁。“快看,这个磁铁会跳舞!”“听,隔那么远我还能听到他说的悄悄话。”听说要去户外探寻科学奥秘,孩子们难掩兴奋,在区科技馆的展区内先睹为快,他们看看这个、玩玩那个,脸上写满新奇。
按照预定时间,20个家庭来到陈家镇崇东水产专业合作社,由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杨锦英进行授课。“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杨锦英,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观察河蟹,探索科学……”她举着小旗子,说着开场白,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
为调节气氛,杨锦英抛出了许多问题,比如河蟹究竟长什么样、为何被迫成为了“横行将军”,引得孩子跃跃欲试、一探究竟。在专业指导下,孩子们与河蟹“亲密接触”,观察蟹类特征,发现节肢动物的生长规律,还认识了各种蟹塘里的水草。
有了科学老师带路,孩子们在实践基地内,足足兜了一上午,直呼“真好玩”。
孩子称“还想参加”
记者了解到,此次户外科学考察活动是区科技馆的“一馆一品”特色活动,也是区科技馆的一次新尝试。区科技馆自2015年对外开馆,先进的场馆设施、宽敞的现代建筑、精心设计的展览内容,吸引了不少孩子与家长前来参观。可是,“开门红”之后,如何避免“新馆效应”后的“萧条”?
“开拓创新是一家科普场馆的旺盛生命力所在。”区科技馆馆长施永亮意识到,科技馆要吸引人,除了展品展项需注重参与、体验和互动,同时知识内容也要贴近前沿。
于是,区科技馆围绕生态主题,将科学课堂搬进大自然,组织开展了一套户外科普教育活动。如有感兴趣的项目,家长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崇明生态科技馆”,动动手指便可预约。
实验小学一年级学生思琦自从参加了户外考察活动,就一直缠着妈妈“还想参加”。“孩子参加完活动变得更爱观察和思考了,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就怕手速慢‘秒杀’不到。”思琦妈妈笑着说。
科技馆颇费心思
活动如此吸引孩子,区科技馆花了不少心思。为让孩子们爱上科学,区科技馆遴选活动主题有把“尺”:“接地气”有乐趣,还要有教育意义。据了解,户外考察活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区科技馆与本区多家科普教育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密切合作,先后带领孩子家长来到位于堡镇的铭乾农庄、博士农场沐雨农庄、香朵开心农场等地,以天地为课堂,让孩子在游玩中探寻科学。
而且,活动主题吸引力十足,融入了更多“孩子的口味”,比如讲到兔子时,游客听到的不仅仅是“它为什么喜欢吃萝卜”,还有“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动手做”项目要占到90%以上,科学不再只是知识,而是身边的一连串小实验。例如,“稻田卫士”探秘中,每名孩子都积极参与其中:动动手指,数一数一束水稻上有几颗稻谷,剥一剥稻谷瞧瞧里面长什么样,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对基本生态链有了直观的认识。
区科技馆还设计了一套充满趣味和想象力的“自然笔记”,通过图文并茂的提问形式,让孩子们带着“任务”去游玩,在玩乐中汲取知识。“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让知识变得鲜活,科学变得不再神秘和高深,我们希望‘小崇明探生态’活动能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施永亮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