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灯致癌、大蒜炝锅致癌……五月的科学流言榜,流言制造者们还是没有放过“癌症”这个最容易让公众上当的关键词。围绕健康,流言制造者们又挖空心思,编造各种“伪科学”。科普道路还任重道远,由北京市科协、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学会等联合发布的“每月科学流言榜”,提醒大家小心这些披着科学外衣的流言。
大蒜炝锅会引发癌症?
流言:最近,一网上广为流传的视频提到,“大蒜炝锅”这种常见的烹饪方式非常不好——因为在炝锅的过程中大蒜会产生一种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
真相:所有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植物性食物,在加热到120℃以上时,都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产生的数量和烹饪形式密切相关:烹饪温度越低、时间越短,产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少;反之,产生的丙烯酰胺就越多。我们在用大蒜炝锅时,由于烹饪时间很短,因此产生的丙烯酰胺的量非常少,不足以对人体造成威胁。比起大蒜炝锅,更应该警惕薯条等油炸食品。
自2002年瑞典国家食品管理局发布研究报告起,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癌症协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权威机构,先后对丙烯酰胺的致癌风险做了评估。对于体重50公斤的人,每天摄入15毫克以上的丙烯酰胺,才有担心的必要。一天吃11.5公斤的炸薯条,丙烯酰胺的摄入量才会达到临界点,换成大蒜,摄入的量还要更多,这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o型血的人“高人一等”?
流言:一篇名为《炸了!血型也分贵贱?科学家认准最强血型是……》的文章火爆了网络,引起众多人的关注。
文章里说,o型血不容易患老年痴呆,发生血栓的可能也比较小。另外各国研究还发现o型血对于疟疾、胃癌或肝癌的耐性也比较强,就算得病了,也比较能抵抗。
真相:首先,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上的抗原命名的。红细胞上仅有抗原a为a型,只有抗原b为b型,若同时存在a和b抗原则为ab型,这两种抗原俱无的为o型。
所以,对于某种疾病,如果不同的抗原类型可以导致不同的结果,那么,血型就和这种疾病有关;反过来,任何与红细胞抗原类型无关的疾病,和血型也没有关系。
尽管从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有学者研究血型和疾病的关系,但疾病的原因是复杂的,往往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不同地区、不同种族,血型分布差异极大,也对研究方法产生了挑战。所以至今,仍然没有定论。
盐水泡菠萝不“蜇嘴”
流言:直接进食菠萝很可能引起舌头、嘴巴的刺痛。为防止菠萝“蜇嘴”,用盐水泡一下最有效。
真相:吃菠萝造成口腔刺痛,最主要的原因是菠萝中含有高活性的菠萝蛋白酶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分解口腔黏膜、舌头、食道内的蛋白质。菠萝蛋白酶归根结底是一种存在活性的蛋白质,能使蛋白质变性的条件有强酸、强碱、高温、金属离子、重金属盐等等。食盐(氯化钠,nacl)中的钠离子相当稳定,几乎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变化。所以,用盐水浸泡菠萝,并不会使“蜇嘴凶手”菠萝蛋白酶失活,从而保护口腔不被其刺激。但用盐水来泡一下菠萝,可以部分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所以刺痛感会轻一些,对食道和胃也更加友好。同时盐水掩盖了菠萝本身的酸味和苦味儿,改善其口感,让菠萝的味道更加甜美。
最好的“无痛”吃菠萝方式,就是把菠萝切成小块,放在微波炉里高火转一两分钟,拿出来晾凉之后,就可以尽情享用了。
节能灯致癌还有毒?
流言:目前已是家居必备的节能灯,竟然是诱发癌症的超级癌源,并且含有剧毒物汞元素。
真相:此流言的所谓依据是,美国某期刊曾撰文称,纽约州立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试验,证明节能灯泡在使用时比普通灯泡发出的紫外线辐射更强。
国内外权威检测机构的检测结果显示,节能灯的紫外线辐射的总能量只占节能灯释放总能量的6‰。也就是说15瓦节能灯的紫外线功率仅为0.09瓦,而且,节能灯里的长波紫外线不会穿透人体的真皮层。一般来说,只要符合我国《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标准的合格节能灯,都能把紫外线辐射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另外,1只节能灯中只有几毫克汞,而且被封在灯里面,几百只灯同时碎掉并且是在一个很小的密闭环境下,全被一个人吸入才有可能对人造成危害。(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