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老底子上海人哪能过端午节,侬还记得伐?

2018-6-17 5:30:09发布112次查看

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吃上了粽子
大多是自家包的
在实行计划经济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每到端午,粮店就专门有糯米供应
不敞开,按每家人口多少而分成的大户小户配给
拿钞票、粮票还有购粮证
到上海人叫做“米店”的粮店里面购买
基本是甜的赤豆粽
或是白的糯米粽蘸糖吃
只有家庭富裕的才会放几片肉
解解孩子们的馋~
粽子的花样也越来越多
但是大家最钟爱的
依旧是小时候惦记的大肉粽
可不只是吃粽子
花头精多的很
比如下面这些习俗
粽子和鸡蛋一起煮,这样的做法你见过吗?在老底子上海,这两样确实是混在一起煮的。也就是说,端午除了吃粽子,还要吃鸡蛋。
上海人把这种剥了壳的鸡蛋叫做“白和蛋”。不过现在已经很少听到这样的叫法了。据说,在端午吃“白和蛋”,皮肤能和鸡蛋白一样光洁。
农历五月也被称为“五黄月”,因为此时有五种带黄音的食物上市了。是哪五黄呢?分别是: 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和雄黄酒。
在端午节的中午,最适宜吃五黄餐,就是把五种黄色食物混在一起吃。按照老一辈传下来的说法是,吃“五黄”可以驱邪毒、求吉祥。
旧上海有个地方叫丹凤楼,位于原上海县县城东北角城楼,登楼就能看见黄浦江,是上海观看赛龙舟的绝佳之地。
那时候也不叫赛龙舟,叫竞渡,旧时在浦江竞渡所用的龙舟,大多是从南翔、黄渡等地借来的。上海是传统的江南水乡,因此每逢端午,水上赛龙舟必不可少。
艾草、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端午期间,正值夏初,湿气很重,所以上海人在端午有挂菖蒲、艾叶的习俗,通常是将艾叶、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上。
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所以悬挂艾草、菖蒲和蒜头,能杀菌除湿。
老上海人过端午的时候,会在自己门口悬挂钟馗像,用来辟邪。
端午节的一大早,孩子们的额头上,还会被大人用雄黄酒写一个“王”字。据说,这样可使百鬼畏惧,保命长生。
老底子上海人端午过得真有意思
当然,现在上海人过端午
热闹劲儿一点也不输以前
毕竟端午节会放假
这个端午
就陪家人好好过节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