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汇公交40年,见证上海市郊出行大变迁
2018-6-17 5:30:09发布112次查看
今年72岁的上海市民王祚发是南汇公交的老乘客,几十年前,他乘坐公交车往返于家与单位之间,黑烟滚滚的故障车、简陋的车站以及恶劣天气不发车的情况让他对公交车“爱恨交加”。但是现在,王祚发出行前可以先上网或者打电话查询公交线路和换乘站点,即便往返乡村,也有村村通线路助他直达。
从线路单一到接驳“最后一公里”,从挤不上车到乘坐舒适, 从“冒黑烟”到纯电动公交车……改革开放40年间,南汇公交见证了上海郊区百姓公共交通出行的变迁, 也为服务浦东新区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0年前坐车进城全年“客满”
有人专门“推屁股”
上世纪80年代,每一个依赖公交出行的市民都真切地感受过上海的“出行难、乘车难”。
王祚发回忆
“
那时候,上海的公交车大多数用的是两节车厢的“巨龙车”,也就是铰接式公交车。因为那时市民出行基本只靠自行车和公交车,一年365天,公交车都是“客满”状态。车厢里,经常是一张报纸的地方就能挤上十多个人。
周末从南汇中心站开出的公交车,几乎每一辆开走时都能看到门缝里夹着花花绿绿的衣服。每个周末,大量市民往返南汇与市区间,南汇中心站的候车大厅就跟现在的春运规模不相上下。很多乘客挤不上也要吊着,一个站停15分钟都是平常事,有些站点就专门组织工作人员负责“推屁股”。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上海郊区,“巨龙车”都用在大客流的公交线路上,如沪南线、周南线,这是当时南汇地区仅有的两条往市区方向的线路。而且,从南汇到其他区县没有直接的公交车, 都要转一至两辆公交车,甚至要换三辆,到邻区、 邻县没有半天时间是到不了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新一轮公交改革开启后,南汇地区社会公交的客运专线蓬勃发展,从南汇地区发车以及过境南汇区域的客运专线有 40多条,市民一辆车就能到达目的地。
之后,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郊区市民出行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08年8月1日,南汇公交在泥城区域新辟南汇地区 首条村村通线路。随后,南汇公交又先后在惠南、祝桥、书院、万祥、芦潮港等乡村开辟了村村通线路,填补了各乡村无公交的空白, 方便村民出行。
”
公交黑尾巴一度“搪不牢”
王祚发回忆
“
上世纪80年代,南汇公交车多使用汽油车、柴油车。车辆启动后,尾部“冒黑烟”,排放出各种有害气体。对于常常要搭乘公交车的市民来说,车辆的“黑尾巴”让他们觉得“搪不牢”。有些乘客特意戴上口罩等车,也还是能闻到那股呛人的味道。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汽车工业、石油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公交车的车型、所用燃料都在不停变化。空调车、油电混合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排放的标准也更加绿色环保了。
进入21世纪后,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尤其是如何减少交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为了满足环保出行需要,新能源公交车应势而生。
2014年,南汇公交21辆电动公交车正式投入龙新芦线,这是南汇地区第一批混合动力公交车。这种车型启动时没有尾气,而且闻不到柴油味,车内噪音也小。
为了让南汇的天空更蓝、空气更加清新,截至2017年,南汇公交已先后投入了上百辆纯电动公交车。经测算,143辆纯电动公交车每年减少碳排放约8100吨。
开通特色专线服务浦东发展
“
40年前,从浦西望向浦东,那里还是低矮的房子和阡陌农田,王祚发还记得,“宁要浦西一张床, 不要浦东一间房”是当时上海市民对浦东的注脚。40年后,陆家嘴高楼林立,自贸区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浦东 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上一个闪亮的路标。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9年,国务院批复上海市《关于撤销南汇区建制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划入浦东新区的请示》,由此,南汇公交并入浦东公交,并于2011年12月与浦东巴士芦潮港客运有限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立新上海浦东南汇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新南汇公交按照浦东公交“1 1>2”的要求,丰富南汇地区公交线网,投入到服务浦东新区的实践中。
随着东海大桥的正式开通与洋山深水港的启用,2005年10月,南汇公交开通了上海市首条跨省市公交线路——洋山专线。
上海市首条跨省市公交线路——洋山专线
2006年3月,又开通配套浦东国际机场的机场专线——机场八线,这是原南汇地区(临港新城)第一条通往浦东国际机场的公交线,也是 目前浦东南片地区唯一一条通往该机场的公交线路。机场八线的司乘人员通过培训,掌握简单的英语沟通能力。“航空式服务”“车边迎客”“便民服务袋”逐渐出现在老百姓的出行路上。
为了给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南汇公交将目光聚焦于轨道交通无法触及的“最后一公里”,“轨交送到站,公交接回家”的服务理念逐渐成熟。
2013年,南汇公交开通、调整了一批穿梭巴士,2014年,南汇公交在惠南镇开通了首条微循环公交线路,两年间,共 新辟和调整了44条线路与轨道交通16号线配套。王祚发觉得,不管到哪儿都格外方便,等个三四分钟,就有公交车进站送客,“搪不牢”的公交出行已成了过往。
”
图片:南汇公交
撰文:张灵芝、马晓强
编辑:张灵芝
上海市交通委宣教中心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