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交通委主任谢峰介绍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相关情况。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六大重要举措,包括打造世界先进的海空枢纽港;优化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促进航运绿色、安全、高效发展;全面提升现代航运服务能级;加强区域港航发展协同;加强航运中心建设保障。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冲刺期。目前,上海海港国际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亚太门户复合航空枢纽地位基本确立、现代航运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会上透露,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浦东机场客运设计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上海港已成为中国大陆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数据显示: 2017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51亿吨,同比增长6.9%;集装箱吞吐量402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3%,集装箱吞吐量连续八年保持世界首位。
同时,上海已成功构建国内首个“一市两场”城市机场体系,布局和规模看齐国际大都市水平。
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共拥有4座航站楼、6条跑道、总面积147万平方米的货运区、1个机场综合保税区,客货设计保障能力1亿人次、520万吨;110家航空公司开通了至上海两场的航班,航线网络遍布全球297个城市。(下转3版) (上接1版)2017年,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12亿人次,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四;浦东机场货邮吞吐量连续十年排名全球机场第三;国际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全国占比分别达1/3和1/2,成为大陆第一空中门户。
在航运枢纽功能国际领先的基础上,谢峰在会上介绍了最新相关推进情况:上海将完成洋山四期工程后续工作,加快推进外高桥港区八期工程建设。建设浦东机场三期、虹桥机场T1航站楼、浦东机场第五跑道工程,推进浦东机场总体规划修编;优化上海地区空域结构,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提升两场航班放行正常率;争取对上海开通和加密国际航班的政策支持等。
会上透露,浦东机场第5条跑道预计年内投入运行,同时在建的浦东机场三期工程计划于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届时,浦东机场的客运设计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此外,上海还将进一步优化完善枢纽港集疏运体系:包括推进沪通铁路南通至安亭段建设,力争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开工,推进铁路进外高桥港区。优化完善外高桥港区周边路网,建设郊环北部越江通道工程,建设临港集卡服务中心。加快浦东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编制,加快机场联络线前期工作,完成轨道交通二号线东延伸改造工程,完善机场周边路网等。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上海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4200万标准箱。
推动港航业审批制度改革
当前,已有一批国际性、国家级航运功能性机构云集上海,全球排名前二十的班轮公司、排名前四的邮轮企业、全球九大船级社、国有和民营主要航运企业均在沪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上海国际化的开放程度以及航运产业的成熟度等优势,也使得上海自贸区成为外资船管落户中国的首选地。
“在航运中心建设方面,以前侧重硬件建设,比如有多少码头?集装箱吞吐量是多少?但随着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发展到一定水平,我们应该越来越注重软件的发展,也就是平时说的软实力,包括航运服务业方面的发展。”谢峰表示。
对此,上海将从三个方面持续改善航运领域的营商环境。首先是推动港航业审批制度改革;其次是优化口岸监管模式和服务环境;最后是完善口岸信息共享机制。
上海还将支持和推动保险机构大力发展海外投资保险等业务,充实“一带一路”航贸指数的内涵,加强指数应用和推广,开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法律服务、海事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