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两会"陆家嘴论坛集体发声
2018-6-15 9:25:34发布89次查看
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领域先行先试,金融业持续扩大开放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昨日开幕的第十届陆家嘴论坛上,围绕“迈入新时代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主题,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就“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业开放”“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焦点话题纷纷发声。
易纲: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领域先行先试
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采取有效措施,继续支持上海在金融对外开放领域先行先试。
具体举措包括:
一、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支持上海创新试点人民币跨境业务和产品,发挥好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结算功能;充分利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投融资支持。
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支持上海先行先试外汇管理改革,拓展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推进资本项目管理便利化和可兑换。
三、进一步健全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在股市、债市、货币市场、汇市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将在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交易的便利程度和效率、法治和市场环境、交易的托管清算等基础设施方面加强建设,进一步发挥上海的市场功能,使上海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和市场中心。同时,在金融服务方面,上海具有人才聚集优势,在第三方支付业务、银行卡业务等支付清算领域和评级领域等方面,对外资机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业务上也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未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主线,是按照国民待遇原则逐步放开股比限制和业务牌照限制。鉴于上海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许多外资银行、证券、保险、投行机构在考虑未来全球布局时,都把上海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重点。在金融机构建设方面,未来的上海是中国和世界的亮点。
五、在继续引领金融科技发展方面,上海也有巨大的潜力和优势。上海各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在开展金融科技研发和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今后还会进一步发挥创新引领作用。
作为具有深厚金融发展底蕴和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近年来,上海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人民币跨境使用、沪港通、债券通、原油期货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先行先试,为中国金融改革开放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支持上海以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扩大金融业改革开放,建设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此外,在陆家嘴论坛上,易纲还透露,人民银行正会同有关部门协商出台一个改善小微企业服务、增加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综合政策。
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有2000多万小微企业法人,还有6000多万个体工商户,这些小微企业占市场主体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全国80%的就业、70%左右的专利发明权、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
“金融机构要考虑覆盖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的融资产品,而正规金融应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民间融资应成为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补充。”易纲表示,“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在正规金融和民间金融之间融资的比例大约是6:4,融资成本也不一样,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的平均贷款利率在6%左右,网络借贷利率大约在13%,温州的民间借贷登记利率在15%以上,小额贷款公司等机构的贷款利率在15%-20%,如果正规金融提供的服务多一些,小微企业融资加权平均成本就会下降一些。”
如何促使正规金融进一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易纲提出了“几家抬”的格局和思路,即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商业银行等在内,都出台各项举措,共同构建可持续的服务小微企业模式。
具体做法为,人民银行从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利率、货币政策等方面,支持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小微机构的服务。同时,考虑到小微企业的风险,监管层对小微企业贷款的考核和监管也要充分考虑风险。而财政也要对小微企业贷款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商业银行自身也要坚持从内部转移定价、内部服务机制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服务。
“央行将大幅增加对小微企业再贷款的额度和再贴现的额度;支持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后,将贷款作为抵押品与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盘活商业银行贷款的流动性。”易纲进一步表示,“央行还将与财政部协商,对500万元授信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税收采取更优惠的税收政策。”
郭树清:收益率超10%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论坛上着重介绍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工作的进展与体会。他指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在‘打非’工作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投资者认识到,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了,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处遁形。”郭树清提醒投资者。
在郭树清看来,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问题更为复杂,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处置各类隐患,以经常的“小震”释放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大震”。总体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后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矫正各种偏离,及早恢复经济金融平衡。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据郭树清透露,近年来,针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和互联网金融等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的领域,银保监会设定审慎监控指标,开展压力测试,加强清理规范,及早介入干预,有效遏制了风险累积。
郭树清表示:“治理金融业内部层层嵌套、自我循环,必须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国民经济列车平稳运行中拆除‘炸弹’,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
在化解“类信贷”业务风险中,银保监会合理安排过渡期,先由机构自查,再由监管部门检查,有计划、分步骤地达成目标。比如,在整治同业业务时,先从规范同业投资和同业理财入手,直至去年底,才开始启动规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
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银保监会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整治,有力遏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一年多来,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扩张20多万亿元。在发展方式转变和总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中纯保障类产品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
针对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团等“恶性肿瘤”,银保监会及时实施“外科手术”,对于情况复杂、牵涉面广的案例,采取徐缓调理的办法,通过“慢撒气”逐步缓释,条件具备时再果断出手。
郭树清透露,继资管新规外,监管部门还将发布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此举有利于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有利于投资资金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解决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问题,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开正门、堵旁门”,加速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和法治化。
此外,针对有观点认为开放金融服务业可能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引进外资股东可能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疑问,郭树清表示,这种担忧是多余的,事实上,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无法想象有许多中国金融企业进入全球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前列。他强调:“金融业扩大开放是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迫切需要,目前银保监会正在加快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
方星海:提高a股纳入msci比重沪伦通年内推出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证监会正会同有关部门和沪深交易所研究新的制度和工具安排,以便尽快将a股纳入msci指数的权重从5%提高到15%左右,其中包括股票收盘价格的产生机制、规范停复牌制度及创造条件允许境外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交易等。
6月1日起,a股被正式纳入msci指数,进一步顺应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截至6月11日,沪港通和深港股的日均净流入达到36.1亿元,比今年前5个月的日均净流入提高了167%。
至于沪伦通的进展,方星海也透露,制度安排已准备就绪,操作层面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有望于年内正式推出。
他表示,一系列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已经推出。今年以来,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期货顺利引入境外交易者,交易量和持仓量稳步提升。其中,上海原油期货上市不到3个月,交易量和持仓量均已超过迪拜原油期货,稳步迈入世界前三的行列。未来,还将推动更多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更好地服务国际大宗商品贸易、产业升级调整和实体及金融企业的风险管理。
同时,证监会推动证券行业放开股比限制相关政策已落地。目前已有3家外资机构向证监会提交了申请材料,还有不少外资机构正在积极接洽。
此外,总部在法兰克福的中欧国际交易所正在积极筹备中国企业在中欧国际交易所发行第一股的工作。上交所已完成对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入股。据方星海透露,证监会积极支持交易所和行业机构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交易所开展包括股权、产品、技术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分步推动“一带一路”交易所联合会在上海成立,不断深化沿线国家交易所之间的战略互信。
推出存托凭证这一新的证券品种,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方星海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加紧改革那些与促进实体经济增长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努力增强发行上市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加大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支持力度。此前,《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若干意见》已正式出台,并陆续发布了试点创新企业股票或存托凭证发行交易、上市监管、信息披露等配套制度规则,正式启动了试点工作。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紧密相连,金融业的持续扩大开放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方星海表示:“当前,国际投资者投资配置向人民币资产倾斜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是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上海形成万商云集局面的大好时机。”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