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2日,惠南学区教学研究工作室的学员们又相聚在南汇二中的录播室,参加集中学习活动,聆听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傅鸿海老师的讲座并交流。
《求索奋进 无悔人生——浅谈教学研究与教师成长》,这是傅鸿海老师的讲座主题。“怎样做一名好老师?怎样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傅老师以这样的开场白,把我们带进了教学研究的现场。讲座内容直面我们每天的课堂教学,傅老师的精辟见解让我们听得连连点头,傅老师的研究成长之路给我们很大的震撼和警醒。
教师如何做研究?傅老师的答案是:每一节课都有研究的地方,需要有发现的眼光。我们的课题研究要基于课堂教学,并服务于课堂教学。傅老师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情境的创设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其研究的价值和选向。用一个个例子为我们呈现如今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不明学科本质,只重应试技巧;展示课非常精彩,常态课却索然无味;课堂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作为一线教师,这些现象我们看到了,但是没有作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去认真探索。傅老师用他平实又激昂的话语点醒了我们,走上神圣的三尺讲台,教师要有大局观,要有敬畏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傅老师用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看到了门里是真正的好老师、专家型教师,我们需要的是跨出艰难的一步。 傅老师在自身教学中碰到困难,马上进行研究,变被动为主动,既解决了教学问题,也让自己得到了专业成长。为了做研究,他能整个暑假天天在图书馆看书查资料。结合教学实践,在数学教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得到数学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傅老师在数学教学上丝毫不懈怠,高中17年教学生涯中从未用过相同的备课笔记。傅老师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下苦功多学习,勤思考多总结,才能称得上一名好老师,才能成长为一名研究型教师。这也正是验证了黄老师的十二字箴言:教师的成长路需要勇于挑战、勤于学习、善于反思。
讲座结束,学员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有感而发,气氛非常好。学员们把傅老师讲座的精彩内容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谈了感受和看法,也抒发了对傅老师的敬佩之情。熊继勇老师指出物理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学科本质的认识。朱婷老师说要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胡春波老师认为自己应该跳出舒适区,突破瓶颈,做研究写文章。严海燕老师认为傅老师对教学研究的坚持非常可贵可敬。倪勇老师提出要懂得取舍,挤出时间来学习。张秋婉老师把我们比作易燃体,身边的前辈专家们是火种,点燃我们,希望我们能传承他们的精神。还有很多老师做了情真意切的发言。这样的交流也拉近了我们工作室学员老师之间的距离。最后,黄老师告诉我们,如果能像傅鸿海老师般下苦功坚持五年,便能出类拔萃。用书垫高自己,且要看学科前沿的专家的书。放弃一些别人玩的时间,要懂得得失取舍。这是对我们的鞭策。
在黄老师精心的设计安排下,我们与傅老师这样的专家教师近距离接触,收获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更可贵的是看到了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研究学习的精神。如何跨出那艰难的一步,走进那扇门,就看我们能否以他们为榜样,苦学善思勤写。(校务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