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崇明的亲看过来!
前不久,市政府批复同意了
《上海市崇明区总体规划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到2035年,崇明区将基本建设成为
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
并且构建与世界级生态岛目标相匹配的
空间格局、交通模式、基础设施与保障机制
具体的细则又是如何
先听发现菌给大家解释解释~
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
到2035年,规划常住人口不超过70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万人左右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到2035年
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265平方公里
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5万亩
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5%
乡镇主干道和主要河道两侧及其他宜种植
或补植的区域加强种植力度
整体形成“三环四轴五景、多廊多带、
多园多点”的林地总体格局
三环:环绕三个岛屿的沿海防护林带,以防风抗灾为主要功能,建设成为崇明三岛重要生态屏障;
四轴:沿沪陕高速东段、陈海公路、沪陕高速北段-新北沿公路、长横通道建设轴向林带,作为崇明生态隔离带;
五景:包括明珠湖森林景区、庙镇片林景区、东平森林公园景区、崇东景区、横沙景区五大林地景区;
多廊多带:沿河道和骨干道路布局林带;
多园多点:结合各乡镇的特色乡村、开心农场等休闲旅游的建设,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林地建设。
立足全域
以城乡建设平衡与自然生态协调为导向
形成“三区两带两片”的总体空间结构
崇西、崇北和崇东是代表崇明区
旅游特色与品牌资源的三大空间片区
★ 崇西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整合西沙、明珠湖及农场资源,拓展度假疗养、运动休闲、农业科创功能;
★崇北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挖掘东平森林公园及北部连绵农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传承恳拓文化,拓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森林度假等功能;
★崇东生态旅游发展区重点加强东滩及周边地区生态保育,适度拓展智慧创新、健康疗养、生态教育等功能;
崇南和崇中是代表崇明区
本地城镇特色和乡村特色的两条空间带
★崇南滨江城镇带重点将吸引人口和建设活动向此集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形成集约化、组团化的活力滨江城镇格局;
★崇中乡村野趣带重点彰显特色风貌与田园风景,打造以特色村及特色村区为依托的乡村野趣区域,留存和延续乡愁。
长兴和横沙是代表崇明区
战略性功能板块和留白的两个片区
★长兴作为崇明区最主要的智能制造功能板块,重点发展海洋装备产业,完善配套城市功能,加强环境保护;
★横沙作为战略储备和预留空间,是建设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先行示范区,以保护、保留为主,塑造“原味横沙”。
7个中心镇镇区
10个一般镇镇区
20个左右的小集镇社区
x 个自然村落
即城桥镇的镇区,打造成为综合性节点城镇,打造成为本地城镇人口集聚和吸引外来高素质人才的核心地区。
7个中心镇镇区
即东滩(陈家镇)、长兴、西沙(三星)、东平、堡镇、新河、庙镇的镇区。
其中,东滩(陈家镇)、长兴是“上海 2035”确定的中心镇;考虑到统筹城镇圈发展需要,增设西沙(三星)、东平作为中心镇;考虑到现状发展基础及服务范围,增设堡镇、新河、庙镇作为中心镇,共同辐射乡村地区。
即绿华、中兴、横沙、新海、新村、建设、港西、港沿、竖新、向化的镇区。强化对乡村地区的统筹作用,满足周边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就业需求,引导农村居民就近集中居住。
即海桥、红星、合作、江口等以前被撤并但仍具有城镇建设基础的集镇,以及部分具有一定建设规模的农场场部。完善小集镇社区文化、体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服务周边乡村地区的基本生活及生产服务能力。
以五大城镇圈为抓手统筹三岛资源要素,挖掘空间发展潜力。包括两个综合发展型城镇圈,分别为城桥城镇圈、长兴城镇圈;三个生态主导型城镇圈,分别为东滩(陈家镇)城镇圈、西沙(三星)城镇圈、东平-海永-启隆城镇圈。
交通方面
构建“外畅内优、高效集约、绿色生态”的综合交通体系。
优化对外跨江通道布局,形成东、西对外双通道格局。其中,东线通道由 g40 沪陕高速和轨道交通崇明线组成;西线通道由 s7 沪崇高速和轨道交通沪崇线组成。
构建形成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服务为先导、创新经济为主体、绿色智造为支撑的生态型产业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住房时序调控机制,提高保障性住房在住房供应总量中的比例。至 2035 年,全区开发边界内城镇住宅用地总规模约 32.0 平方公里。城镇住宅总套数为 25 万套左右,其中预留10%左右的弹性规模,应对人口结构调整、人均居住水平提升。
★保障现状较为紧缺的公共性、公益性设施空间的建设,弥补现状公共服务短板,优化提升空间品质和生活质量;
★规划新增崇明大剧院、崇明博物馆新馆、港西航海文化博物馆等;
★规划新增城桥、西沙(三星)、长兴、堡镇体育中心,内容包括市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
崇明岛总体风貌应充分体现中国元素、江南韵味与海岛特色。
★“中国元素”主要体现在中国式空间、中国式审美和中国式秩序所构成的宏观层面的风貌体系。
★“江南韵味”主要体现在以水为脉、以小为美、以墨为色的中微观建造模式。
★“海岛特色”主要体现在海岛记忆、海岛空间、海岛元素的空间特质。
贯彻低碳发展、绿色循环,环境修复、生态治理,系统管控、社会共治的保护目标与规划原则;优化重大市政公共设施布局。
规划至2035年,崇明区可再生能源使用率达到30%,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80%以上。逐步降低高碳能源使用比例,实现能源结构低碳化;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从交通生态系统到公共设施建设
未来的崇明简直是不可估量的“人间天堂”
别说是到2035年了
哪怕是现在的崇明都是“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现在就跟着发现菌的步伐
一起走进看看小岛上的生活吧
这里有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东滩湿地
前卫村
横沙岛
根宝足球基地
西沙湿地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怡沁园度假村,每一次呼吸都让人犹入仙境
紫鹭缘浪漫庄园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熏衣草
孔庙·学宫
还是馋牢呸神往之的饕餮天堂
崇明糕
崇明糕是崇明最具特色的糕点之一,由精选糯米和白米按一定比例制成的特色风味小吃,有松糕和硬糕两种,崇明人离乡以后,最想念的就是这个味道!
崇明圆子表皮与闻名皆知的崇明糕一样,用糯米粉制成,具有天然的米香味,吃口糯而稍带嚼劲,馅料包括豆沙、芝麻、红枣、萝卜、荠菜肉、青菜肉、纯鲜肉等。
崇明芋艿比一般芋艿更加酥软芳香、有粉质感,吃起来略带丝丝甜香,崇明人称之为“香酥芋”,小小的,可是hin好吃。
崇明岛上的绿叶菜成就了绿皮馄饨的美味和营养,它是崇明人家招牌之一,把榨成的菜汁调入面粉,不放水,再加入鸡蛋和成面,轧成皮子,馅用的是菜加肉和虾仁,绿叶菜应着季节选用,冬季就是荠菜、菠菜,自然的色彩让人赏心悦目。
崇明的烧卖甜中带咸,咸中带鲜。猪肉粒、加酱油、白糖、料酒炒得加入蒸熟的糯米拌匀做馅料。用料细腻点烧卖还会加上香菇粒、虾米,是崇明大众点心之一。
崇明老毛蟹独具风味,个小壳薄,肉质细密而有香味,雌性蟹黄足,雄性蟹脂多,鲜美异常,秋冬过来绝对是有口福了。
白山羊是崇明县特定水土条件下的特产,冬天来一份当地农家用灶头柴火烧出的大盆酥软浓香的红焖羊肉,保你畅快淋漓!
长江口渔汛的恩赐,小凤尾鱼肉质细腻,做成的烤子鱼香味奇特嚼劲十足,很受欢迎。
崇明老白酒酒度适中,一般在12至13度,入口微甜又略带酸味,酒香浓郁,独具风味。它不只是家常酒,城乡居民娶嫁做寿,都用它款待宾客。这个酒一般在农家馆都能喝到。
崇明金瓜,天下奇瓜,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国内外有第二个种植金瓜的地方。金瓜以凉拌为多,也可热炒、清蒸、油炸、还可作馅。金瓜和海蜇凉拌,清新爽口,是很好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