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又到了随手就能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时节,野生兰花是杂草中的白富美
如果你是个喜欢植物的人,大概有注意到近期草坪上花坛里出现了一些美丽的植物——绶草。它是上海最容易见到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兰花。它的足迹从西伯利亚地区一路奔至喜马拉雅山脉,遍布我国各省市,甚至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有分布。
李聪颖绘
杂草中的白富美
城市中的绶草常混迹于光照良好的草坪,叶子线形的它简直和草坪禾草难分你我,以至于常被毫不知情的园林工人当做杂草修剪掉。但是一到花期就暴露身份了,它花序细长,小花紫红色至淡粉色,玲珑可爱。
微小但精致的绶草花长着一副典型的兰花脸。每朵小花约4-5毫米长,左右两个侧萼片如小鸟翅膀般伸展,正下方为白色唇瓣,如一帘白瀑奔涌而下,边缘荡着晶莹的波浪。上方翘起的是两个粉紫色花瓣,以及位于背面中间的背萼片。
数朵小花盘旋排列在狭长的花序轴上,仿佛一条粉白色小龙。加上绶草的地下根茎如人参般膨大,于是就有了“盘龙参”之名。拉丁文属名spiranthes就描述了花序螺旋排列的特点。
绶草的选择困难症
兰科植物约三分之一的物种存在欺骗性传粉现象,是出了名的花样繁多。比如打扮成雌蜂,吸引雄蜂前来交配;或长成食物的样子,吸引吃货;或伪装成有花蜜的样子,让蜜蜂白忙活。
访花的两种隧蜂(d, e)和熊蜂(f),注意d中隧蜂明显的携粉足(橙黄色)
但绶草是忠厚老实的那三分之二,花朵虽小,还是有花蜜为酬。
只要稍加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丛绶草中,不同花序的扭曲程度,可谓五花八门。两朵小花间的夹角最大可达120°。
这些不同角度的造型,蜜蜂会更喜欢哪种呢?到底哪种花序造型才是成功的呢?还真有植物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
绶草花序。从左往右,相邻小花间的螺旋角度逐渐增大(旋角值见右下角)
他们观察了两种切叶蜂对绶草的访花行为,发现切叶蜂的运动路线是随花序底部往上。
绶草花序模型,蜜蜂的运动路线是从花序底部往上飞
最受欢迎的花序造型
科学家发现花朵间螺旋角度小的花序,受到蜜蜂拜访的次数多。因为角度问题,整个花序的花看起来更多,更有吸引力。反之,扭曲程度高的,受访次数少。同样的,如果总小花数量较多,也有助于争宠。
而且螺旋角越小,蜜蜂对整个花序的停留时间也越长。因为扭曲程度越小,花朵间距离越短——省力。当螺角较大时,花朵排列失去了明显的走线,蜜蜂的采蜜路径就变得随意了,小花很容易失去它的好朋友。
螺角小、花序长的绶草
这么说来,岂不是螺旋角越小越好?那为啥其他类型还没淘汰掉呢?说好的适者生存呢!
绶草:我另有打算
小花连续受宠也有弊端,毕竟同一花序上长出来的小花,谁还不是一样的dna。研究表明绶草自花授粉结出的种子有近交衰退的迹象,说白了就是近亲结婚不好!
所以,不少植物都存在花朵雌、雄蕊异熟的情况。比如绶草花是雄蕊先成熟,雌蕊后成熟。蜜蜂从花序下部往上飞,是雌花往雄花过渡。蜜蜂携带上一个花序的花粉飞来,正好完成下部花授粉,并带走上部花粉,如此循环。
听起来挺好,但这是不够的。螺旋角大的花序,由于蜜蜂采蜜路径更随机、停留时间短,同株授粉的几率能进一步降低。而且应对螺旋角大的花序,蜜蜂表现出难以捉摸(随机)的采蜜路线,使自然选择的力量没能在这部分绶草上发挥出来。
螺旋角度大的花序
扭曲程度低的花序,更受蜜蜂喜爱,能获得更多访问量、时间。访问量大可以提高花粉来源多样性和传粉成功率,时间长却助长了自花授粉几率。
而扭曲程度高的花序,访问量少、时间短。虽然传粉成功率低,但是自花授粉几率也成功降低了。不同的扭曲程度大概是达到了利弊平衡,于是根本不存在显著的最佳造型了。
还有另一种解释,扭曲程度低的花序适合在传粉者稀少时增大授粉成功概率,提高结实率。反之,在传粉者足够时,扭曲程度高能增加异花授粉概率,提高后代质量。但如果环境不稳定,二者并存就是最佳方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