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沪上改革开放 外滩、陆家嘴变迁图亮相档案馆
2018-6-11 9:45:34发布125次查看
市民正在参观历史档案
外滩变迁照片
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城市发展总规
据《青年报》报道,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今年的档案日主题为“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为此,上海市档案馆联合本市部分区档案馆,向社会发布近百件改革开放时期的珍档。本次改革开放时期珍档发布,标志着2018年“上海市档案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粮食、鲜蛋、食糖等食品的供应票证;1988年取消凭票供应的文件;1988年通车的大陆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公路的通行证;外滩、陆家嘴的变迁图……近日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举行的“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上海档案系统珍档发布和联展上,这些档案与市民首次见面。
据介绍,本次发布的改革开放时期珍档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反映改革开放初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和兴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有关情况。第二部分主要反映研究出台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编制上海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改善对外开放环境、创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为民办实事的一系列举措。第三部分主要反映党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战略决策后,上海紧紧抓住历史机遇,依托浦东开发开放带动全市发展,推动全面改革和全方位开放。第四部分主要反映上海按照党中央要求,克服资源环境瓶颈、创新活力不足、体制机制障碍,逐步形成“五个中心”新定位,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档案主要集中在1978-1988年间。
本次改革开放时期珍档发布也标志着2018年“上海市档案日”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上海市档案局将组织全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部门,各级各类档案馆和有关文博单位,为广大市民带来珍档发布、展览陈列、现场咨询、论坛讲座、档案故事汇等多种形式的档案文化传播活动,除“档案见证改革开放”——上海档案系统珍档发布和联展外,还包括“回眸四十年筑梦新时代——影像中的上海改革开放”图片陈列、《东方讲坛》“上海市档案日”专场——《打造上海品牌优势》专题讲座、“敢为人先档案见证”——档案里的故事“上海市档案日”专场等重点项目。
按照《档案法》有关规定,上海市档案馆还将陆续向社会开放第30批档案,共计8300多卷,其中部分涉及改革开放初期。截至日前,上海市档案馆已累计向社会开放改革开放时期档案5.4万余卷,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
[相关新闻]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衣食住行”特展开幕
近日,由静安区非遗保护中心与上海市艺术档案馆、区文物史料馆举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静安区文化馆举行,既邀请了静安区域内的国家级、市级、区级非遗项目的展演,还组织开展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端午节的相关展览、演出、讲座、互动等活动。同时,本次活动还拉开了“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衣食住行”特展的序幕。
据悉,此次静安区文化局策划开展“‘我们的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特展”,包含“衣、食、住、行”四大板块,将举办四个快闪展览。首个开展的是“衣”展。
从“蓝蚂蚁”到“喇叭裤”,从“节约领”到“羊绒衫”,上海人的服装经历了从朴素单一到霓裳飞舞的变迁史,“中百一店”更是上海人的集体回忆与地标符号,而静安的龙凤旗袍与逸夫职校的传习所,也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与发扬。“衣”板块的展览将通过展览展示、艺术表演和观众互动的三种方式,打造一场“可感知”的展览。
据悉,整个展览展示时间是从即日起为期2周,展示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的有关“衣”的橱窗、店面等照片,用图文串联起改革开放40年来的衣着变化。开展当天,由上海戏剧学院学生创作的集服装展示、时代金曲、舞蹈为一体的“年代秀”快闪活动,出其不意,让市民耳目一新。
非遗主题活动现场,宝山区文来实验学校皮影社团的学生们进行了《小耗子的故事》(现代皮影)、三打白骨精(经典改编)等皮影剧目的演出。皮影戏之后,一场精彩的学生旗袍秀闪亮登场,上海逸夫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穿着一件件龙凤旗袍走上红地毯,演绎了传统非遗在新时代下的传承。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