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20年前上海人民吃什么过夏天?

2018-6-11 9:50:44发布85次查看

  “20年前没有空调没有冰淇淋的夜晚
杨浦人民吃什么过夏天?”
这是一份来自1998的答卷。
01
98年的夏天,
是赤豆刨冰隔着杯子的体温,
碎冰片在嘴里咯嘣咯嘣。
大概是小孩子攒了一周的零花钱舍不得用,才能享受的一抹甜。电影散场后的人们围坐在花坛边,人手一杯赤豆或者绿豆的刨冰,滚珠儿似的丝丝凉意可以驱散夏夜聒噪的风。
红豆、绿豆都是家里做法,炖得酥酥烂,豆皮熬化在汤里,西瓜瓤一样沙甜沙甜。
纯手工的刨冰二十年前也不常见。一般冰柜做不出这么大这么硬实的冰块,谢老板是去食品厂进的食用冰,拿回来直接用。
整坨冰块挂在杯沿上,方便老主顾打包回家。想现场吃,就把冰沿着杯沿挫进豆汤里合二为一,每一口都是甜津津的碎冰,嘎嘣阿嘣脆。
02
98年的夏天,
是盐水冰棍化在嘴边,
微微咸。
路过的小卖部里还贩售着很多上海人的童年回忆。冰柜用大红棉被捂着,依次是盐水冰棍、赤豆棒冰、光明冰砖……
隔了20年,光明牌的盐水冰棍也只是从5毛涨到了1块,不知道对老杨浦人来说,可还是年少的样子。
通身雪白没一丝多余花哨,连口味也是直愣愣的海水味道。像浪花迎面打头,冷不丁淋个湿透透。喜欢啃下一块冰,在嘴里嘶溜溜的滚,滚着滚着就化成水,稀里哗啦咽进肚子里啊五脏六腑都是凉的。
03
98年的夏天,
是炎炎暑气和辣肉面的以毒攻毒,
鼻尖都凝着汗珠的火辣。
长顺面馆其实才开三四年,但口味很受附近居民认可。店里供应机器打的绿豆刨冰和花式冷面,暂时都还没开售。
说起98年的夏天,在杨浦土生土长的80后老板面上难免生了些怅惘:“别说杨浦,整个上海都很难找到那个味道啦!现在还坚持做餐饮的上海人很少很少,都是外地人,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可能最老底子的反而是店里的面食吧。在店内指挥坐镇的阿姨爆料儿子:“他咯,拌面馄饨什么都不爱吃的,夏天就爱吃汤面,还是辣肉面!”
汤头泛着油花,猪腿肉上浆做的辣肉丁嫩得弹牙,呼哧呼哧边吃边流汗的汤面和屋外头毒辣毒辣的太阳,大概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消暑方式吧……
04
98年的夏天,
还没给嘴巴鲜明记忆,
那是木梨膏尚未到来的甜。
木梨膏小摊的爷叔是个定居上海二十几年的老宁波,脸瘦长,戴一顶黑色帽子,看着很难亲近。但只要不拍他,爷叔很高兴跟你坐在荫头里扯扯老空。
阿叔说木梨膏是旧社会传下来的吃食,时间可追溯到49年前。你再追问些,他就摆摆手,“不要问,你先尝。”
点一杯木梨膏和龟苓膏双拼,吸到嘴巴里果冻一样清清凉凉,薄荷水的味道扑朔迷离,像巷子口忽上忽下的马尾辫。杯底沉着未化的糖粒,那是属于04年的甜。
05
98年的夏天,
是拼命翻涌的气泡,
在舌头尖跳舞的汽水味。
“正本清源,广泛流通,和颜悦色”。创立于杨浦的正广和是中国最早最大的专业饮料厂,也是杨浦人民引以为豪的老字号。
超市货架上的饮料五花八门迷了眼,似乎只有在老杨浦的街道上才能找回记忆里的盐汽水。薄荷糖吃到最后一口?咸柠七没加柠檬?冰镇过后的盐汽水没什么复杂技巧,透明气泡在舌尖跳跃的滋味就让人迷恋。
1998的城市没有冰淇淋和空调,
2018的居民们遗失老味道。
只有那些依然挣扎着生存在边缘的味道们,
记录着现在的你深深怀念着的,
那时的贫瘠,简单,和欢喜。
一碗tips
长征刨冰
地址: 控江路内江路交叉口酷铺门口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4:30-23:30
人均:11元
口味:8.3 环境:7.3 服务:8.1
长顺面馆
地址: 抚顺路111号(抚顺路近长岭路口)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早午餐 08:00-14:00 晚市 17:30-20:00
人均:23元
口味:8.2 环境:6.7 服务:7.7
木梨膏小摊
地址: 本溪路280号面包新语旁边(本溪路面包新语旁)
电话: 无 添加
营业时间:周一至周日 14:00-21:30
人均:13元
口味:7.8 环境:7.2 服务:7.6
留言征集: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