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通讯员余思彦6月9日报道:今天上午,在本年度“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门泊东江万里船——金山船舫遗址水下考古特展”在金山区博物馆正式与广大公众见面。
位于金山区朱泾镇待泾村的船舫遗址,自2016年发现以来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是上海首个经正式发掘、与水下文化遗产密切相关的半淹没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经过近一年的积极筹备,由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金山区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展览,是近年来船舫遗址保护成果的集中体现。
图片说明:朱泾镇待泾村船舫遗址模型
展览分为“问我生涯是船舫”、“百家烟火傍江南”两个部分,细述金山船舫遗址的发现、发掘和保护经过,为观众生动地呈现出清代金山地区的乡土建筑风貌,近百件出土文物集中展示了清代中晚期朱泾地区江南水乡舟楫往来、繁荣兴盛的景象。
图片说明:参观出土文物
开幕式上,为使观众能够生动直观地感受船舫的考古发掘过程,主办单位精心制作了纪录片,同时由考古发掘领队翟杨研究员现身说考古,深入揭示文物发掘背后的故事。此外,还进行了《门泊东江万里船——上海金山船舫遗址出土文物》首发式。上海书画出版社王立翔社长代表出版单位为新书揭幕并赠书。
图片说明:《门泊东江万里船——上海金山船舫遗址出土文物》首发
据悉,船舫是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建筑形制,同类建筑还有江苏吴江的俞家湾船坊、浙江嘉善的钱氏船坞。金山船舫是我国第一个经正式考古工作的船舫遗址,增填了同类遗址考古的空白,在考古学上,增添了一类具有江南文化特色的考古遗存。本次特展也是我国第一个以船舫为主题的考古展览。
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金山船舫遗址作为极具江南文化韵味的乡土建筑,不仅开创性地填补了上海地区的一种文物建筑类型,更为当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相信为期三个月的展览,会给每一位参观者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和精神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