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创业形势可悲 教育者应如何改进?

2024-5-25 14:38:28发布3次查看ip:发布人:
负责任的企业家及经理人为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努力,在发展的同时尽力减轻人类对生态的负面影响,但为数不少的年轻企业家却热衷于发明诸多不重要也没用的应用程序。像特斯拉汽车执行长伊隆马斯克一样投资创新产品、同时着眼未来长期竞赛的人,在现今世界上已不多见。
目前,美国企业家的发展前景受困于创业投资市场一些不合逻辑的病态,或许还有来自于社会大众的盲目追捧。病态的征候包括:
●烧钱,外加不尊重性别平等和少数族裔的“公子哥”式创业文化;
●无管理经验的创投者,却要对其所投资公司进行事无巨细、一杆插到底式的微观管理;
●创投者喜欢追风年轻企业家创办的公司,并藉此操纵威吓之;而实际上成功的创新企业却多由较为年长、更具经验的企业家所创办;
●工程师背景的创业家因缺乏博雅人文素质,不知社会需要何种产品,或如何将其产品开发计划与社会和市场接轨;
●对信息安全关注不足,例如snapchat和mongohq;
●在美国多个州、亦不乏其他国家,受政治青睐的创业家获得政府的新创事业基金;但其作为创业企业并不合格;
●更有甚者的公然骗局,例如theranos和pathway genomics。
新兴行业的创投者似乎只在意公司成长,而非为顾客创造超值价值。所幸仍有权威专家的灼见对此纠偏。cbinsights的anand sanwa即呼吁: 只为迎合投资者而非消费者的公司行为,实属本末倒置。
创 投
创业投资本应寻找挖掘全球最有创新潜力的杰出人才,但懒惰的创投公司却因足不出户失去机会;而远离工业创新中心的创业者则难有机会被发现。虽然亚洲地区创新活跃,但很少有美国创投者愿意投资海外新创公司。
法律约束较少的美国创投业,吸引着同样少约束的金融市场从业者,结果可能造就了“把失败变成美德”的文化。诸如“我再次投资他,因为他现在经验丰富,知道这游戏是怎么玩了”一类逻辑在过去或许合理,但现在却已不适用。正如知名评论员yoav fisher所言:没人该对任何事情负责的文化,已让硅谷变成“无足轻重之地”。
另一方面,创投家又对新创公司施加不必要的压力。不止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说,“我永远不会再创办一家创业投资公司。”
奇怪的矛盾
当今创业圈的矛盾之一,是美化并强制“失败”。若投资者对创业者说:“你不会成为一个独角兽,我们正在撤资并要关闭你的公司。对不起,等你有下一个好想法的时候再来吧。”此时,难道创业者能不承认失败?
创业投资的财务表现不及股指基金,但风险更高。创投公司social capital的创始人chamath palihapitiya甚至称创投“毫无价值”。他认为创投公司以“出名、登上技术创新杂志、上新闻稿”为动机。也有获得奖励者仅因讲演和简报制作得好,而非因其真正创造了价值。
矛盾之二,创业界鲜闻其名的albuquerque市斥资1500万美元,吸引到加州风险投资公司迁往该市所在的新墨西哥州落户。
矛盾之三,新创公司长期处于私募状态,而分析师们却顾虑此模式有碍企业公募上市。拥有930亿美元“愿景基金”的日本软银,已成为创业投资行业的领军企业。但分析师们担心,软银的巨额支票将会帮助企业经过更长时期的私募,因而对ipo市场不利。而实际回报则表明此忧虑毫无根据。
此外,在优先股股东获得额外补贴后,公众所吹捧的独角兽类公司的价值,与其“真正”的价值不符。额外补贴背后有时亦隐含财务欺诈。
若独角兽公司价值估值超过十亿美元,则其价值走势可能更高。然而,第四个矛盾,是独角兽公司未必真是独角兽公司。据分析,低利率使一些新创公司的估值成为不断上涨的泡沫。因低利率和负利率,拥有大量资金的人们为了赚取有意义的回报而任意投资。事实正如从dropbox到square到snapchat,许多“独角兽公司”辜负了其天价估值。软银的巨额投资会否造成另一个泡沫亦是疑问,日经分析担心亚洲交易所会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而降低其原先的合格标准。
大学教育者应如何改进?
录取之前:应改善大学学前教育,推动公众和政府尊重科学方法及其结论。和高中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让学生不仅只有就读大学的四年时间来接触这些概念。审视入学申请,录取那些表达关心人类、地球而不仅是盈利的学生。
学生在学时:在大学课程设计中强调负责任的创新。课程包含信息安全领域的道德、法律和技术。在商业和工程课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文博雅课程。除非学生的商业计划表达了对人类、地球和盈利共生的关怀,否则不要推荐其参与创业比赛。
校友影响:校友会的荣誉不仅用于对赚到巨款的校友庆祝,还要庆祝那些在事业上表现出责任感的人。为创投者提供高管教育,确保他们知道他们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起责任。
1970年代后期,研究人员注意到,大部分就业增长来自较新且小型的公司,而不是来自巨型企业集团。当就业成长几乎是所有城市、州和国家的首要目标,显然,“创业”应该是要被鼓励的。
然而新创小公司是否仍然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目前有研究者和业界人士仍秉持此观念。作为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我们的工作是客观审慎的检验。创投投资是为了赚钱,但不是创造就业机会;相反提倡新创企业家减少人力成本。随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可能优于人类的更好工作表现,不断重新审视新创公司在创造就业中的角色则更为重要。
结 语
美联储已在升息。此举应有助于阻止投资盲目流入科技产业、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领域。已有大学工商管理研究院赞助“把永续发展的概念带入主流商业风险投资”的创投竞赛,其门槛是,参赛商业计划书必须是积极主动致力于永续发展与创新。
由于大公司与新创公司之间的关系恶化,存活不到一年的美国公司比例从1980年的15%下降到2017年的8%。多年前韩国公司对此矛盾早已了然,但是美国企业界却至今仍对此置若罔闻。
共享同一地球的人类,前瞻的富人已在资助研究人类长寿甚至长生不朽的新创公司。问题是,在我们尚未能尝试太空旅行之时,这样的担忧是否为时过早?
一个简单方法即可延长人类的平均寿命:确保贫困地区的人们得到适当的饮食、卫生和医疗保健。但verge杂志编辑亦指出,减少特权及社会差距无法像“长生不老”这样的议题令人感到兴奋。不可否认,有些公司靠牺牲国家的整体健康而达到自身的迅速增长。
应对这些危机,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我们必须知难而进。
■ fred phillips教授获奖致词。
■ 俄罗斯科学院 2017 n. d. kondratieff 金奖奖章
(作者fred phillips系台湾元智大学管院杰出教授,2017年俄罗斯科学院“ n. d. kondratieff 奖章金奖”获奖者;邹蕴欣系该院助教)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