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AI打电话能骗过人类!谷歌这项逆天技术到底意味着什么?

2024-5-24 23:55:28发布3次查看ip:发布人:
文/汉青
前几天谷歌举行了2018年的开发者大会,展示了很多黑科技,其中最亮眼的就是ai(人工智能)技术。
没有太多虚头巴脑的“愿景”、“未来”,也没有吸引眼球的vr/ar特效玩具,谷歌直接掏出了非常贴近生活的东西:谷歌语音助手!
谷歌ceo“劈柴哥”
局座在《局座讲风云人物》节目中聊过他
“pichai”正好和汉语拼音对应
所以有了这个外号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语音助手嘛,随便一部手机都有啊,苹果有siri,微软有小娜,安卓阵营的语音助手就更多了,有什么稀奇的……
语音助手嘛,平平无奇……
这个很常见,但谷歌用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系统开发出了让人细思极恐的功能:谷歌ai助手用模拟真人的声音给理发店打电话预约,竟然成功欺骗了接电话的前台小姐姐,成功预约理发,小姐姐丝毫没有察觉给她打电话的是ai!
现场直播打电话
语音通过大音响现场播报
文字在大屏幕上实时展示
这是谷歌ai助手现场打电话给一个理发店的真实场景,接电话的是真人。
在通话中,谷歌ai助手不像以往的语音合成那样发音机械而生硬,谷歌采用了一项名为speech disfluencies的技术来让这些声音显得更加自然,和真实的人声几乎没有差别,有转折有衔接,听起来和人类说话没有区别。
ai询问店员下周二上午10点到12.00什么时候有空啊,小姐姐说让“它”稍后,要查一下。
这时候谷歌ai助手甚至还皮了一下,发出“嗯哼”这样的口语词来回应。
ai对于“唔”,“嗯”,这样的不太容易辨识的模糊音也能够轻松区别出来,而且它还能立刻进行逻辑思考,店员反馈10点到12点预约满了,并询问ai下午有没有时间。
ai没有接受店员的建议,反而问到:“能给我预约更早一点的时段吗?”
谷歌能做到这一点非常厉害,简简单单的一句提问背后是强大的自然语言逻辑处理系统。
举个例子: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聊天、购物等软件都自带一些机器人ai客服,能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但只限于一个单一的问题,而且这些低级ai“智商还不够”,无法理解往复的对话和支线问题。
现阶段很多打着“人工智能”旗号的应用
其实还处在“人工智障”(调侃)阶段
图片来自kizuna ai,花q~
先不谈语音、语气词和转折衔接等语气词都非常像真人,很多科技公司也能在特定情况下做到这一点。
谷歌ai真正厉害在自然语言逻辑这一块,他已经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线性问题,通俗说就是它和人交流时候能“记得之前说过的话,记录信息,并联系上下文提出新的问题或者进行回答”。
就算你在一个问句里一口气提两个问题,它也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店员问ai的名字是什么,它直接报上了手机主人的名字“lisa”。
整个过程没有一点停顿非常流畅,中间店员小姐姐给了ai很多选择性的问题以及支线的问题,但ai全都应对自如,表现与真人无二。
小姐姐不会想到她在和机器人打电话
谷歌的人工智能系统在语音合成,自然语言逻辑处理方面进步实在太惊人了。
也许你会质疑,这个谷歌开发者大会展示的ai这么牛,现场打电话预约理发,该不会是提前买通演员造假吧?安排好剧本提前导演这么一出。
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现场不光有这次预约理发,谷歌ai助理给一些企业工作人员打了多轮电话,还给一些中餐馆打电话订餐。
打电话时候谷歌ai可以熟练自如的使用“aha(啊哈)”这样的语气助词,电话另一端的客服小哥哥小姐姐丝毫没有怀疑和他们对话的是一个机器人。
机器人先使用语音识别技术将语音转文字
看懂文字就懂了你说的是什么
然后逻辑分析怎么回应你
最后才是tts语音合成技术
成功实现ai与人类的交互对话
最有说服力的一点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的新任董事长 john hennessy 正式宣布,在商务预约领域,google 的 ai 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
著名的图灵测试(the turing test)由计算机科学之父、人工智能之父、数学家、逻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提出。
测试者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相互隔开,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麦克风)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人类需要做出判断
回答问题的究竟是ai还是人类
ai的目的就是尽可能迷惑人类
才能通过“图灵测试”
一句话概括就是:这个实验是用来判断ai能不能“以假乱真”,“欺骗人类”。
这也是人类首次在如此商业化的,贴近生活的领域通过“图灵测试”,意义重大,堪称一座里程碑,人工智能商业化落地的场景更加清晰。
虽说人工智能早已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技术不够成熟,短板很明显,很多领域表现的与真人相差甚远,甚至还有“人工智障”这样的笑料。
新技术、新概念的发展历程如下
从提出理论到重大突破
接着被资本、舆论炒作起泡沫
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支撑不起泡沫
泡沫破裂,人们被区块链等“新名词”吸引走
新技术回归理性,被用在更加实用的的场景
技术再次出现重大突破,概念逐渐走向成熟
市场化、规模化、白菜价,变成老技术
之前大火的vr/ar技术也是这样,还处在低谷期,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到复苏期,慢慢走向成熟,至于最近比较火的区块链技术,算是处在过热泡沫期~
谷歌最新的ai技术展示放出大招,在科技界扔下一枚重磅炸弹,也给我们敲响警钟:人工智能技术上美国的先发优势非常明显,那么中美差距有多大?
之前牛津大学发布了一份ai领域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国家ai潜力指数(aipi)”这一概念,主要考察四个领域:硬件、数据、算法和商业,以此来衡量一个国家在ai方面的综合实力。
在这份报告中,中国目前的总体ai实力实际仅约为美国的一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图片来自经济学人
美国对中国ai实力的高速增长忧心忡忡,生怕失去领先地位。就在上周,白宫宣布成立一个人工智能特别委员会,负责就人工智能问题向总统和联邦政府提出建议。
对于中美来说,发展ai都已经上升到战略高度,ai在国防领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我们既要看到和美国的差距,更要下定决心迎头赶上,这一领域也是弯道超车的绝佳赛道之一,让我们拭目以待。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