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零售商业评论:这5家店,值得每位零售人学习!

2024-5-24 11:18:00发布3次查看ip:发布人:
这两年,各种“零售”的字眼不断冒出来。
这个快变的商业环境,好像一不“跟时髦”就感觉自己要落伍。
我们都在不断的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事物,但零售业的本质却是要守住自己的“根”,这才是取胜的关键之道。
今天,我们就来看日本的5家店(我们并不是崇洋媚外,而是要学习别人的长处,再嫁接到自己的优势不断提升),这5家店无一不是用心在将产品做到极致。不仅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还赢得人心,成为受人尊敬的店。
这5家店,分别是米店、书店、理发店、面馆、糕点店。
1
爱马仕旁边的米店
日销2000单
东京银座被爱马仕和lv们填充得满满当当,但在这条繁华的街道上,“乱入”了一家米店——akomeya。
这不是一家普通的米店,尽管开业才四年(2013年4月开业),但生意却格外好,它的日成交量能够达到2000单以上。
米店一共有两层,一层主要售卖米、调味品和厨房用品,除此之外还有餐厅和厨房;二楼贩卖食器、锅具等一切与吃有关的商品。
米柜由18个格子组成,每一个格子中都装有一种米。这18种米尝试过百种米后精心挑选出来。
细致到一粒米——是akomeya追求的品质。这里的每一种米都有三种以上的标准供顾客选择,比如甜度、粘度、软硬程度等等。米店会用卡片标出每一种米的详细信息。
2
一家10㎡的理发店
只剪10分钟,却年入10亿
创始人的灵感来自于剪发浪费时间。“天啦,我只是要将头发简短些!这种繁琐无用的服务,根本就是大把大把浪费顾客的生命,最后还要收取高额费用。难道是我这个人太挑剔?如果是我,就开一家方便快捷、收费合理的剪发店。”
1996年,第一间qb house在人流密集的东京神田地区开业,一场此后被《华尔街日报》称为“理发行业的革命”也由此拉开序幕。几平方米的店铺,2-3个座位,节省空间的船舱设计,精准快速的作业,让日本人对理发店有了新的认识。被日本媒体称为“找寻人生最关键的10分钟”。
2005年qb house走出日本,陆续在新加坡、香港、台湾开设店铺,截至目前共拥有508间日本门店,106间海外店铺。
“把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客人。”就是这种服务精神的精髓所在,也是小西国义的商业策略:即使收费上没有优惠,但把一天24小时中的几十分钟还给了客人,就是一种时间上的优惠——他把时间纳入了自己生意的价值体系中。
在传统理发店的等候区,一般都摆放着几张宽大舒适的真皮沙发,qb house却只有几把普通座椅。不过这些看似简陋的座椅却另有玄机,因为装上了感知器,只要有人坐下超过6秒,就会自动记录,传送到店门外的三色灯,让路过的人了解店内的状况:绿灯亮,表示马上可以剪;黄灯亮,最多需要等5分钟;红灯亮,最多需要等10分钟,一目了然。同时,这些信息也被传送到理发店的后台系统,总部收集数据得以掌握每家分店的客流量。更重要的是,这都由游戏厅的座椅改造而成,成本低廉,仅占真皮沙发造价的一成。
理发店的等位三色灯
绿灯亮,表示马上可以剪;
黄灯亮,最多需要等5分钟;
红灯亮,最多需要等10分钟。
3
二手书都卖的茑屋书店
做到全球5800万会员
创始人说:“书籍难道不是对生活方式进行描绘的媒介吗?我是指,将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汇集到一个地方,让消费者基于自己的品味去挑选。”
不同于时下众多书店的“年轻范儿”,茑屋书店的受众定位于中产的生活情趣和较高的审美需求的人群。
这个人群定位也可以泛指那些“与茑屋所提倡的生活方式有着相似品味”的人,抛开年龄界限,他们始终在媒介、商业空间以及休闲活动中的品味,共同诠释着“熟年”的概念。
事实上,年终无休且每天经营到凌晨两点的茑屋书店,在各年龄层的顾客中都有很高的人气。毕竟,没有人能拒绝一个“室内设计和内容独特、精致,拥有阳光充足的大窗户并可以舒适聊天”的场所。
茑屋书店的 30 多位传奇导购。他们通过选书、陈列、内容企划、顾客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实现他们对顾客的新生活方式的灌输。
除了卖书,增田非常注重设计。
包括店面的设计以及茑屋书店的周边产品都充满了设计之感。
增田希望未来企业将会全部变成设计师集团,因为设计本身就是商品的本质。
从手袋、包书纸、会员卡的设计,都有着茑屋独特的元素。
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记忆。
创始人说:如果你要买书,去亚马逊买一本书就可以了。你要去找信息,可以去谷歌找信息。而如何在书中发现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网络时代电商不能做什么,这就是我们战胜它的理由。
04
一碗拉面1年卖75亿
有人为它排队7天7夜
它创造了顾客排队7天7夜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比排队买iphone的场景还壮观。纽约第一家店开张时,也有超千人的排队阵容。
它既是日本第一家会员制拉面,拉面界的传奇“一兰拉面”。
拉面馆坚持只卖福冈系原汁原味的豚骨拉面,因为味道正宗地道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1993年,这家拉面店被吉冨学接手,才转型成为现在红遍世界的“一兰”,这都得益于他在店里竖起了一个个小小隔间。
“好好吃饭,才能品味食物的真味”,一兰拉面的社长吉富学如此说道。每一人一个独立空间的店面设计,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念而设计的。无论是日本内的店还是海外的分店,这样的隔间是店面必不可少的配置。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顾客的体验。一兰拉面在这个隔间里可下了大功夫,桌子的左手边有一个滤水器,可以直接用杯子倒开水来喝,旁边还很贴心提醒小心开水。
桌子的右手方还装有挂包的钩子,完美避免吃面还要背着包的尴尬。
如果你去一兰店里的洗手间,请不要被墙上的卷纸吓到了,准备这么多都是为了给客人,避免出现忘带纸的尴尬处境。
点好餐后,你只需要坐在位置上,不久自然会有服务员为你奉上美味。
在每一个隔间后面都是一席竹帘,在拉面刚刚做好的15秒钟时间内,服务员会把拉面从厨房端到隔间,以保证面条不会发胀影响到口感,这被誉为一兰面店里的“15秒铁律”。
一兰拉面在1993年至今的二十多年间,已经在日本国内开了50多家的分店了,只通过卖拉面就创下75亿日元营业额。
5
3㎡小店
年赚2300万人民币
日本东京吉祥寺有这么一家店,只有3平米,就卖羊羹和最中饼两种点心,年收入却高达3亿日元(2300多万rmb)。这家小店就是“小笹”。
小笹的羊羹,每天限量150个,每人限购5个。但许多人早上四五点就来排队,赶上节假日,有人半夜1点就来排队。这种排队情况已经持续了46年。
而且,小笹从没做过广告,也没接受过采访,店面小而朴素,门前也没有停车场,但人们就是愿意排队来买。
每天限量150个羊羹。“一锅3公斤小豆,只能做50个,超过3公斤,就做不出那么好的味道了。”
“做三锅要花十个半小时,已经是极限了,所以一天只能卖150个。”创始人说。
限量,是对品质的追求。所以,顾客非常理解。出于对小笹的喜爱,顾客自发成立了“小笹会”。每人每天限购5个的建议,就是小笹会提出的。如果不限制,一个人一下全买走了,后面的人就买不到了。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什么事都可以。”
“现在慢一点没关系,只要记得前进就好。”
“一旦决定做,就不能半途而废。”
“只要你勇于去背负,就能激发出可以背负的力量。”
这些累积的生活智慧,已成为稻垣一生信守的工作准则。这,也是小笹3平米创造3亿产值的秘诀。
所谓秘诀,就是两个字:专注。
参谋长说,其实这5家店,给所有零售人都是在传递2个词:专注、极致。越是在当下零售环境快变的时候,我们越要守住自己的底线,知道关键所在。哪怕慢一点,也是一直在进步,却不至于在快变中迷失方向。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