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双创如何联动?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开启头脑风暴

2024-5-23 3:38:20发布4次查看ip:发布人:
2018-09-27 07:0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周洲 通讯员 孙效益
9月26日,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来自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近60名特邀专家、企业家和创业导师等相关负责人,参与了一场名为“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动机制”的问题研讨座谈会。
今年4月,沪苏浙皖四地25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代表,宣布以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三大类主体,成立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目的在于打造创新创业的“升级版”,促进创新资源无障碍流动,提升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
25家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双创基地如何结盟?这次座谈会以目标和需求为导向,紧盯双创联动的痛点和堵点,围绕双创主体的关切、示范基地的诉求和区域发展的规划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高校科研如何加速落地?
区域内可共享“导师团”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在社会上还是有强大的动力和吸引力的。”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邬小撑公布了一组数据:去年,浙大在校学生接受的资本投资在5亿元左右,教师的科研成果转化也达到了290多项。
数据背后,邬小撑看到的是发展的痛点。他说,到目前为止,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推进有目共睹,但是创业教育和产业教育的融合还不够,这恰恰是创新创业转型的关键环节。“产业如何去支撑创业,建立若干个促进青年才俊认知发展的平台尤为重要,这是高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
杭州未来科技城(海创园)管理委员会创新经济促进局局长陆建友也坦言,他们和高校的合作还不够多。未来科技城集聚了1.3万多家创新企业,如何找到双方合作的兴奋点和共赢点,成了下一步努力的方向。“高校科研成果要转化落地,还有很大的空间。”
为了发挥高校的强项,未来科技城常务副主任赵喜凯建议,在建立创客空间的同时,要发挥创客“导师团”的作用。比如,未来科技城的创业团队可以到合肥、上海找导师团;联盟里其他的创业团队,也可以到浙江大学找导师团,实现导师资源的双向互通。
创新券能否打通使用?
需要机制体制的创新
创新券,是针对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缺乏,大学和研发机构又没有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动力机制,而设计发行的一种“创新货币”。这种灵活的资助形式,最早发轫于长三角,如今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
在座谈会上,国家发改委经济所助理研究员张铭慎提出了不同的声音:“如果是安徽发的创新券,我想用一下浙江的服务行不行?”
声音所指向的,是创新券的利用率问题。他谈到,在创新创业的政策上,各地模仿得很快,普及的程度也很高。以创新券为例,有的地方政府发放后,却存在着企业不使用的情况。
在上海市杨浦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丁欢欢看来,创新券如果能够实现区域通用,对地方政府和管委会来讲,是件好事。怎样用券,能让大家都获益?需要机制体制的创新,这可以作为今后的合作项目予以推进。
“我们这个联盟,它应该是去中心化的。在这个盟里,我们要做到双创的经验共享,双创的资源共享,双创的人才共域,双创的人才共建,双创的企业共持。”丁欢欢提议,可以考虑设立一个长三角的双创协同中心,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在创新研发、集成应用、成果转换等方面有所作为。
项目资源如何精准对接?
“双创生态地图”在路上
不久后,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的“盟友”们,将实现人手一张“长三角双创生态地图”。这张“地图”里,不仅标注了25家双创基地的基本信息,还包括了孵化器、投资机构等服务创业者的详细信息。
在座谈会上,上海创业接力集团助理总裁吴秀娟向大家展示了一款即将上线的、助力于信息共享与沟通的大数据服务项目。通过前期摸排和调研,他们从双创基地了解到,优质项目的集聚和优质资源的对接,成为双创环境下创业者的两大核心诉求。
因此,这张“地图”的核心功能不是展示信息,而是推动创业者和服务机构,能在真正意义上达成业务的落地和连接。“第一个可切入的方式,可能是融资对接。比如约见投资人,地图上就会有投资机构的信息,创业者可以在平台上自动生成商业计划书。”吴秀娟说。
在平台上,还可实现“一键投递”。吴秀娟介绍,商业计划书生成后,用户可直接以邮件或微信的形式,传给想找的投资机构和投资人。目前,他们已经有一个拥有3000个创业项目、1200个投资人的基础平台,可以实现无缝对接。
“今后,我们也会考虑在平台上接入政策申请和入园申请的部分功能。”吴秀娟说,这项功能需要联盟的各个双创基地和当地部门沟通后,再做具体商议。
该用户其它信息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