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她为邻居爱心理发四十五年——记永丰街道永丰苑小区老党员王林娟
2018-6-8 10:51:00发布66次查看
从16岁的花季到如今的61岁花甲之龄,她年复一年为居民义务理发,甚至在重病后也没有中断,一如既往。看似是平凡的小事,但她的坚持却是不平凡的品质。她是永丰街道永丰苑小区老党员王林娟,一位普通的女性,尽管岁月不断变迁,但不变的是她的一双灵巧的手和一颗无私的心。
良好家风传承奉献美德
到今年,王林娟已有23年党龄,但她志愿服务的时间却远比党龄还长。从王林娟记事起,她的父母就一直为左邻右舍理发,并且不收分文。得益于良好的家风熏陶,王林娟从小耳濡目染,为居民服务的快乐也深深扎根在她心中。
16岁那年,她接过了父母的“爱心接力棒”,继续为居民义务理发。从那以后,爱心服务就深深刻进了她的生命里,从未间断过。
成年后进入粮食部门工作,爱心服务成了“兼职”,王林娟却依然拿出百分之百的热情来对待。每天,当大多数同事回家午休时,她却把这一小时的休息时间留给了附近的30多户老人,带着简单的理发工具为有需要的老人们理发,一双巧手愈发声名远播。王林娟知道农村老人有去寺庙的习俗,她就利用这些老人集中出行的机会,带着剪刀、推子给他们送去志愿服务……正是这样点点滴滴用零碎时间“拼凑”出来的爱心服务,让她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心灵满足,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奉献社会的信念。退休后,王林娟仍然抑制不住为居民义务理发的热情,常常报名参加永丰街道组织的志愿服务日活动,免费给人理发。一个凳子一只小包,她在弄堂里一待就是一天。
车库建成“爱心理发屋”
在永丰苑小区里,天天上演着这样一幅场景:几名老人围坐在一起聊天,一名妇女正系着围裙,手拿剪刀,时而站立,时而躬身,为其中一名老人认真地理着发。她就是王林娟。看着她热情、充满活力的样子,实在无法将她与“尿毒症患者”联系在一起。
王林娟受尿毒症困扰已经整7年了,需要常年治疗。她的病情虽然得到了控制,但仍需天天在家做腹透。病痛的折磨对常人来说已经难以忍受,但她不仅乐观开朗,甚至仍旧不愿放下手中的剪刀和推子,闲不下来的她还要用自己的手艺服务身边人。因为身体原因,王林娟站不了一整天,她于是将自家的车库打扫得干干净净,开起了“爱心理发屋”,用凳子和水盆围成社区志愿服务的小天地,就在家里服务居民。
看到老人路过“爱心理发屋”,她就招呼着老人进来理个发;有时“生意惨淡”,她就去周边的楼道里一户户敲门,找老人们前去车库剪发。性格开朗的王林娟边理发边拉家常,这个“爱心理发屋”里时常传出欢乐的笑声。一传十、十传百,小区居民都来了。现在,小屋人气十足,经常还要排队。最多时,王林娟一天就要服务15名老人。在永丰苑小区居民的心中,王林娟早已成为一块为民服务的“金字招牌”。
虽然王林娟常常累得腰都挺不直,但只要老人们有需要,她从不拒绝。外人都说她“傻”,劝她不要再花时间和精力为别人免费服务了,应该好好休养自己的身体。王林娟却十分执拗,始终舍不得放下剪刀,只要身体状况不错,就依然坚持为居民理发。她说,多亏国家的医保政策,让自己尽管身患大病,也没有产生巨大的经济负担。这是党和国家对她的恩情,她要重新回报给社会。热心服务社区的老党员其实,王林娟对社区的奉献远远不止理发这一项服务。每年寒暑假,她的家总成为孩子们的乐园。原来,永丰苑小区里有不少来松人员的子女,这些“小候鸟们”与王林娟的孙子岁数相近,常能打成一片。王林娟见这些孩子可爱,就常常自掏腰包为他们做可口的点心和饭菜,王林娟的家也成为这些孩子的“第二个家”。
王林娟的嘴边常挂着这样一句话:作为党员就应该常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要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她也始终这样践行着自己的承诺,社区里发生邻里纠纷,她听说了总会前去调解;前几年,她发现不少老人因缺乏锻炼,身体状况不佳,她就自己跟着电视节目学跳广场舞,带着老人们一同在小区空地上锻炼身体;社区里有新搬来的小朋友缺少玩伴,王林娟就主动将其带回家,给予奶奶一般的关爱……在王林娟看来,服务社区事无巨细,也无需收获物质奖励。只要居民们给予她一个赞扬的微笑、一声真诚的感谢,就能让她感到心满意足,浑身充满力量。
上海新闻